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关怀式谣言借善心横行网络 谁在制造这些灰色信息(3)

2018-10-08 10:06:16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多位受访的自媒体运营者表示,其收益与文章点击量、曝光量有直接关系,而其背后又和各类广告相关。

据山东一个拥有约2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李明介绍,运营公众号的收益方式有多种,一是可以开通“流量主”业务,系统会在公众号所发文章中附带广告,通过这一业务他所运营的公众号一年的收益约三四万元。二是自己对接当地的广告,这部分每年的收益能达到五六十万元。

据部分业内人士介绍,自主发布的广告不仅可以自己线下洽谈,还可以通过专业的网络广告平台对接。记者在一家广告网络对接平台上了解到,接收广告业务的群体被分为“意见领袖”“名人朋友圈”“草根朋友圈”等多类,在意见领袖中又分为时事、民生、母婴、健康等多类。在报价上,“粉丝”数越多和影响力越大的发布者,广告报价越高,例如“粉丝”数在100万人以上“意见领袖”类微信公众号,其最好位置的广告报价达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以上。有的知名账号报价甚至高达45万元。“草根朋友圈”类别中,也会根据微信好友数量的不同,有不同的报价,如微信好友三五千人的,其发一条朋友圈广告的收入为几十元到一百多元。

通过近年来警方不时查获造谣案件,也可以看出谣言背后的“圈粉”、赚取点击量等利益端倪。

早在2015年被福建石狮警方抓获的“一家34口灭门惨案”发布者吴某,曾运营20多个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所谓“黑幕”等内容吸引“粉丝”、拉广告,月收入常超过20万元。

此外,在自媒体信息传播领域也形成了相关“产业链”。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手机应用程序(APP)专门为微信朋友圈提供可供转发的带有各类广告的文章。转发文章后,根据转发而获得的读者有效点击量,转发者可得到相应收益。而网站提供的文章,不少都是“关心式谣言”或低俗、猎奇类文章。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