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人民军队全面重塑 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强军兴军(5)

2018-10-05 08:34:23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这部纪录片邀请到22位开国将帅和革命先烈的后代们担任“特邀讲述人”,在摄制组搭建起的列宁室、纪念碑、湘赣农家等复原场景中,面对镜头讲述着发生在他们祖辈或父辈身上的故事,使得这部“革命新史诗”更加可信、感人。如陈毅安烈士的长孙陈正烈讲述了他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让今天的很多年轻人也为之动容、流泪。虽然革命时期的爱情很少能够见面,但只能通过鸿雁传书来倾吐情愫的革命者的情书是我们今天难得的人生教材。在给恋人李志强的情书中,身为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黄埔四期生陈毅安不仅坦言他还有另外一个外国恋人——马克思,而且在北伐前夕给李志强的“爱字19号”的信中立下了这样的誓言:创造世界的工农们,鬼气沉沉的黑暗世界。我们赶快地团结呀!要用我们赤色的血,染他个光辉灿烂。

革命者不仅有崇高的信仰,也有着丰富的感情。1927年5月,就在中共五大刚刚闭幕后的第二天,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教导师第三团第三营七连党代表陈毅安在一个拆开的信封背面给恋人李志强写了一封长信,心中倾诉了相思之苦:“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生别离的悲哀。”但共产党人更深知革命者不可缠绵于儿女情长,陈毅安在信中抒发的革命豪情是那么自然:“思前想后,除了我们努力革命,再找不到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的新社会,这个时候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恋爱。”

最终,革命者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包括自己的爱情。1931年3月,当李志强又接到了陈毅安的传书,信封上那熟悉的字体,让她欣喜若狂。但当把信封拆开,瞬间五内俱焚。信封里,只有两张空白的信纸。而这是陈毅安在参加大革命时就与她的约定:如果牺牲了,就会托人寄回一封无字信。

《你从井冈山上来》不仅让很多年长者、中年人被深深感动,不少年轻人也追着看。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其制作团队几乎都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和当年井冈山上的革命者可以称得上是“跨越时空的同龄人”,这种“同龄”也让制作团队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让自己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革命者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却一直胸怀天下,而同样年龄的我们呢?在这种极大震撼之后,他们展现的故事也感动了更多人,有血有肉的革命故事极大激发了年轻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热情,这也是不少观众被这部纪录片称为“革命新史诗”的一个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