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然施援手 家庭会议改变同学命运
据了解,袁松龄就读的会计专业,一年学杂费加起来约1.78万元。2015年,老家福建武夷山农村的袁松龄由当地一慈善机构捐助了1万元,当地政府捐助了3000元,再加上家里东拼西凑,才勉强凑够了学费。
2016年袁松龄升大二,因为家里经济太困难,当年中秋节前她返校办了退学手续,踏上了返乡打工的火车。“母亲是聋哑人,父亲也有残疾,家里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弟弟,都指着地里的一点收成和父亲打工的钱过日子。”袁松龄说,她能申请到的生源地贷款只有6000元,加上学校的奖助学金,也还是凑不齐学费。“学校老师也多次劝我不要退学,说会为我想办法,爸爸也想让我读,但3年的学费对我家是个天文数字。”袁松龄坦承,办退学的那一刻自己也特别绝望。
袁松龄退学的一幕,被担任辅导员助理的李秋雨看在了眼里。这个来自河北沧州的女孩,在袁松龄离开后,向辅导员许蓓询问情况,越想越惋惜,当晚就给在广州做生意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开始我们想给袁松龄找份好工作,让她养活自己还能帮衬家里。”李秋雨说,后来一家人讨论后又觉得袁松龄辍学太可惜,如果资助她读完大学,会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我父亲曾因家贫辍学,所以他也特别愿意资助她完成学业。”
2016年中秋节后,李秋雨和父亲找到辅导员许蓓,拿出2万元现金让对方帮袁松龄交学费,多的钱给袁松龄当生活费,并承诺资助袁松龄本科三年的学费。父女俩还千叮咛万嘱咐,让辅导员不要告诉袁松龄捐助者的信息。“我和爸爸都想保护她的自尊心。”李秋雨说,匿名捐助可以减少袁松龄的压力。后来辅导员通知袁松龄回武汉上学。
除了帮助袁松龄交学费,李秋雨还从很多方面暗中关心这个小她一岁的妹妹。两人虽是同专业同年级,但因为不同班,所以很少在一起上课。每周一次的晚点名,是她们最多的交集点。李秋雨说,有时她会装作不经意扫一眼袁松龄,观察她的精神和情绪,也会不时询问辅导员袁松龄的近况。“有段时间,我观察到袁松龄常低头走路,非常不自信,就让许蓓老师多关心一下袁松龄,希望她能阳光一点。”李秋雨还总提醒许蓓老师,千万不要漏评了袁松龄的助学金。
> 根据《关于在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新广出发[2014]122号)和《关于在14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核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国信办通字[2015]11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要求
>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王晓芸)9月21日下午,“我心中的北京 2022年冬残奥会”2018全国残障少年儿童艺术大赛启动仪式在文明对话论坛2018年度盛典上举行
> 中国青年网济南9月16日电(记者 刘尚君)这几天,65岁的孟昭泰很忙,忙着把胶东面塑花馍馍从山东推向全国, 一方展台、白面“开花”,花花绿绿、喜气洋洋
> “七夕·爱情驿站”线下活动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钟达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 钟达)“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开幕式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陈琛 摄 中国青年网广州9月6日电(记者 陈琛)9月5日,以“共享湾区机遇,开放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广州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