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投诉
花6000多买保健品一个多月还没拿到货
几经周折,执法人员还在现场获得了一些线索。80岁的徐华得了肝硬化,她说,听介绍这种保健品能治癌,于是上个月花了6000多元从一个“会销”的范经理处订了一批货,一个多月了还没拿到货。让人不忍心的是,因为儿女下岗,这笔钱是徐华所剩不多的生活费。之所以把这笔生活费拿出来订购保健品,徐华说,一是因为治病心切,其次是这个范经理已经认识了3年,之前自己还在他那里买了股份,“范经理是个农村孩子,很朴实,我听了他的讲座就买了股份,可是3年了他说公司还没上市,所以还不能分红”。
执法人员
查处“会销”取证比较难
记者了解到,取证一直是执法人员查处“会销”中违法行为的一大难点,因为绝大部分“会销”拒绝年轻人听课,而老人愿意配合调查的并不多,部分老人是为了领取鸡蛋、面条等小礼品,还有一些害怕被报复,即便寻找执法部门帮助,也只是要求工商部门帮其退货。多次执法过相似案件的昆明市工商局现场执法工作人员无奈地说,现在对“会销”的查处,主要还是夸大宣传,因为商家出售的保健品大部分是有批号的,但是价格却很高,这在现行法律中很难查处。而夸大宣传通常都是口头的,所以取证比较困难,但是今年工商部门也开始聘请了外部监督员,进行取证工作。这些“会销”通常选择在小区居民楼内、写字楼内,会议地点比较隐蔽,不易发现。
另外一个难点就是,会、货分离,会场进行销售,但是采取订货方式,现场交钱后,老人通常要几天后甚至一两个月才拿到货,所以执法部门在现场看不到货品的真假。还有就是“会销”通常都承诺可以退货,但真正要退货还是要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的人到现场后,才给消费者退。
“特别有一种情况值得警惕,就是‘会销’会给两三个老人开工资或者给予礼品的形式,让他们对其他老人和执法人员说,自己吃了这种保健品如何如何好,这就是所谓的‘托’。”执法人员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