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月份,张东堂入伍原新疆军区36117部队,从副班长干到班长,服役期间先后荣获多次嘉奖。可到了1977年3月份,张东堂拒绝了部队准备给他提干留疆的好工作,响应国家裁军政策,要求退伍回乡务农。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家乡有那么多生活困难的群众,我对他们有承诺,一定得回去。”张东堂“念旧”,他把进军营学的第一支军歌——《我是一个兵》牢牢记在心里,把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初心坚持到底。
张东堂回到家乡后,被县民政局安排去仰韶酒厂保卫科担任副科长,可他再一次拒绝了。他退役后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回到生养他的那片土地,和父老乡亲们共同谋划,走脱贫之路。
就这样,四龙庙村新来的民兵连连长张东堂上任了。在军营里磨练了7年,造就了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很快,他带领群众在贫瘠的山地上尝试种山楂、苹果,养兔养羊。可是,受自然条件限制,终因效益不佳而失败。
“作为一名军人,绝不能轻易认输!”在挫折面前,张东堂没放弃,转而研究村子的气候、地形环境,他发现种植经济作物是一个适合大多数村民勤劳致富的好门路。这一次他盯上了被称为“仰韶三宝”之一的牛心柿,这牛心柿恰恰盛产于四龙庙村。
要想真正脱贫,群众手里还得有赚钱的“抓手”,有脱贫致富的产业。张东堂在带领村民种植牛心柿的同时,还种植花椒、连翘等作物。“待这些作物全部成熟后,村民的收入自然就源源不断。”张东堂信心满满。
为了心愿与死神抢时间
2009年四龙庙村“两委”换届,张东堂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正当他想带领村民大干一场时,却被确诊为膀胱癌晚期。手术后,医生告诉他:“全力治,好好养,也许还能活5年。”
近日,山东高唐,彩霞一家四口和公婆的全家福。受访者供图 腊月廿七,在我的故乡山东高唐,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炸货”,保证全家人能吃到元宵节。 那天早上,堂姐彩霞“忙到脚打后脑勺”
新华社昆明7月13日电(记者杨静、张东强)“用‘摏辣子’来拌饭吃就觉得幸福了。”36岁的罗大奎清晰地记得初次到妻子家里的两种味道,除了“摏辣子”拌饭外,就是鸡、猪粪便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