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被泄露
针对多地发生的“虚拟绑架”案,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领事侨务组的宋晨亮领事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一些海外华人不了解这些骗术及中国留学生日趋低龄化,因此成为比较容易受骗的群体。
宋晨亮表示,这些留学生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又跟父母不在一起,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诈骗分子设计了巧妙的剧情,还模拟了逼真的场景声音,比如能听到警报声等,更增加了防范的难度。
留学英国的黄娜(化名)就曾接到过类似诈骗电话。“对方先谎称是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来电,后来又转至国内公安部门,说我参加洗钱案件,还让我‘保密’。虽然我识破了骗局,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后怕,因为对方对我的相关信息了解得非常具体,如果稍有不慎,就会落入诈骗陷阱。”黄娜说,“而且我不止一次接到类似电话,最开始识破骗局时,还会故意和对方斗智斗勇,后来接到这种电话,感觉害怕和愤怒,因为自己毫无隐私可言。”
在黄娜看来,因为诈骗人不断暗示受骗人身处危险之中,在这种恐慌下,也容易做出非理性判断,导致被骗。
保持警惕莫轻信
近期公安部先后接到一些我驻外使领馆反映,称有不法分子冒充我驻当地使领馆等机构工作人员,针对在海外经商、留学等的中国公民进行电信诈骗。公安部日前发布安全提示,提醒海外中国公民,切实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向所在国警方报案。
根据该安全提示,我国公检法机关和各国执法部门均不会使用社交软件办案,也不会使用社交软件和电话侦办保密案件。接到自称驻外使领馆、执法部门的电话、邮件时,要切记保持警惕,认真甄别,不要轻信以任何名义索取姓名、家庭情况、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的要求。
“就我个人及周围同学的经验,防范‘虚拟绑架’首先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因为遭遇‘虚拟绑架’诈骗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些就是被对方了解自己详尽的个人信息问懵了,才会陷入对方精心设计的诈骗环节;其次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因为有些诈骗是放长线钓大鱼,先骗取你的信任,然后才开始下一步诈骗;最后,如接到诈骗电话,先跟有关机构进行核实,比如可以拨打中国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同时要及时和家人、老师、同学联系。”黄娜说。(记者赵晓霞)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7月30日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