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杭州,就有这样一个“状元”,28岁的董怀利光是靠着缝缝补补的手艺,竟在杭州丁桥买了套房。
没有门面,没有地址,独靠着这一门手艺,让董怀利成了延安路上的“活招牌”,见到董怀利的时候正是烈日正当头的下午,他坐在武林银泰的门口,手里拿着一条破了洞的裤子,一针一线地做着他的工作。
董怀利在太阳下织补裤子
90后小伙织补道路的开启
在成为织补人的道路上,最值得一提的还要数董怀利的母亲王素珍,董怀利这精湛的手艺就是王素珍手把手教出来的,他们不仅是母子,更是“竞争对手”,和小董一样,王素珍也是一名街头织补人,就在武林路附近一做就是十几年。
在做织补前,董怀利也换过很多其他的工作,做过销售也做过导购,还在服装厂里上过班,但是收益都不高,直到按照普通人的人生轨迹娶妻生子后,压力也跟着随之而来,董怀利才开始跟着母亲做织补。
董怀利与母亲王素珍合照
起初都是母亲给他衣服来修补,渐渐的董怀利的手艺开始得到了不少顾客的称赞,名声也传出去了不少,在母亲的手下历练了几年之后,董怀利背上了背包开始了自己的街头织补生涯。
第一天,顶着大太阳来到武林银泰门口的董怀利只收到了一条破了洞的裤子,赚了20元的缝补费,但随着名片越发越多,来找他做修补的人也不断增长,平均一天下来怎么也能收个五六件衣服,收入也从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甚至几千块。
可不管怎么说,一个大男人做这种缝缝补补的工作,难免也要遭到旁人的议论,最开始,董怀利听到这些声音也会心里觉得别扭,后来时间久了,他也想明白了:织补是靠自己的手艺,这钱赚得光明正大,没什么好难为情的。
织补也是一场历练
骑着电瓶车从家到武林银泰的这四十分钟是董怀利每天都要经历的,背在肩上的双肩包也是他唯一的“行囊”,除了一个巴掌大的织补工具和几根针以外,鼓鼓囊囊的背包里装的都是当天收来的衣服和补好等顾客来取走的衣服。
包里装的都是董怀利收来需要缝补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