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见少,每到傍晚,我们都要跑去占位置。”大三学生胡佳宁向记者透露,校外人员锻炼需办理健身卡出入,每张100元(办理新卡含十元工本费),锻炼时凭卡每人每次10元,避开白天上体育课的时间,晚7点后操场可对外开放。胡佳宁认识的一位校外好友是这里的“常客”,平均一周来两到三次,“100块钱够用一个月,全年算下来花费1200元左右,比健身房便宜。”记者看到,对外经贸大学的体育场空间较大,包括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是个综合体育场,满足不同运动需求的市民。
在东四环的北京工业大学,运动场馆按类酌情收费。记者了解到,该校运动场免费,篮球场的人均价格是每天8元,网球场是每小时50元。现场打球的市民普遍觉得8元的篮球场收费比较便宜,很划算。
此外,该校还采取错时收费控制流量,根据场馆收费标准,下午6点以后使用价格更高,因此校内学生更多地选择在下午6点前来打球。校外人员往往都是下班后来打球,一般都是晚上6点以后。此前,北京工业大学场馆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杨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合理分配场馆资源,保障了学生和校外人员的场馆使用,学生和校外人员基本都认可。”
专家建议
校园开放要有公益中介参与
“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在全国的体育场馆中,学校体育场馆占比达66%。也就是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体育场馆在学校。可开放了体育场馆后,学生正常的教学安全如何维护?市民意外受伤谁来负责?增加的管理成本谁来买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三个障碍影响了校园向社会开放。
“首先是观念障碍。我国大学的办学者还普遍认为大学的资源是属于自己的,觉得校外人员到大学来,就是‘侵占’自己的资源。”熊丙奇说,如果大学没有树立开放的意识,就会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开放就不可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