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实”的示范员:撸袖子干,做给群众看
“由于地处边远,群众的思想相对要保守一些,对新事物都很怀疑,没有亲眼看见或亲身体验,一般是不相信也不愿接受的”。对于这一点,李军在带领群众发展大棚香菇产业时,感受很深。
针对大花水村发展生姜、大蒜等传统产业比较单一等现实,李军想带领村民们利用市里扶持建的大棚做一些探索和尝试,但没有人愿意冒风险,对大棚种植也不感兴趣,认为有大棚和无大棚没有什么差别,且管理很麻烦,谁也不愿去费那个神。
大家都不相信,都不愿干,怎么办?李军想,由村里牵头,自己承办带头示范,当一回试验的“小白鼠”,当好示范员,做出一个样子让村民们看看。
靠自己的力量不够,李军跑回自己的“娘家”福泉市委宣传部,争取部里的支持和帮助。面对李军一心为民办实事的热忱,部领导很是欣慰和感动,在与李军商讨其发展香菇产业可行性的同时,帮助他解决了1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并介绍福泉黄丝一香菇产业企业为李军提供技术服务。
有了“娘家”人的资金、技术支持,李军有了底气,但李军想到光靠自己唱独角戏示范效果不大,必须想办法动员部分群众参与进来,经过软磨硬磨终于说动了曾经在村里干过村干部的村民颜仕明等参与进来。
“刚开始,李军来动员我参与搞大棚种植香菇,心里不大愿意,但看到他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劝说,想拒绝于心不忍,只好答应。在种植香菇中,我们发现李军这个小伙子,干事情那叫一个巴实。”说起李军种植香菇的事儿,大花水村驻村队员喻忠明告诉记者说。
虽然有了10万元的资金支持,但这远远不够,为了节约开支,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李军亲自动手,号召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参与合作种植香菇,自己动手改造大棚,搭建喷灌、遮阳网等。
一切准备就绪后,虽然宣传部联系有技术人员指导,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且技术人员是义务指导的,不可能天天在现场,尤其是遇到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往往赶不上趟。为此,李军白天搭建大棚,晚上又忙碌专研种植技术。为了省钱,他自己用木条铁钉加班加点自制菌包支架,经常弄得满手是伤,血泡破了又起,起了又破,但他从没叫一声苦,咬牙坚持。由于香菇的生长对温度有一定要求,不能超过28摄氏度,为了保证香菇健康成长,需要不断测量大棚温度,根据情况适当洒水降温,炎炎夏日,有时候他一个中午就要跑大棚十几次,时常大汗淋漓。
付出总是要有收获,但当李军满怀希望迎来香菇收获之际,却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2017年6月,第一批香菇迎来了大丰收,产量有了,但由于经验不足,没有控制好生长节奏,导致营养被抽取太多,采摘时间也没有把握好,以至于香菇虽然口感好,但卖相不佳,不利于销售。面对这种窘况,李军没有气馁,将近一吨香菇免费送给村民们品尝,接着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开始了第二批香菇种植。在不断的改进、改善中,第二批香菇种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纷纷表示来年也想参与到香菇种植中来。
李军这个群众发展产业的示范员,忒巴实。
“巴实”的推销员:推销产品,当自家事干
老百姓致富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有好的农产品但没有好的销售渠道。面对这一困难和问题,李军又打起了农产品销售的主意。
2017年5月,仙桥大蒜丰收的时候,许多贫困户由于年老体迈或者疾病缠身,拿出去卖不方便,李军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心想自己是学计算机的,且又有宣传部这个宣传平台资源,能不能利用网络帮助群众销售一下呢?
有了这一想法之后,李军立即与宣传部联系,得到了部里领导的大力支持,随即安排传媒中心记者深入现场拍照采访,当天就在宣传部的官方微信公号作为爱心扶贫的新闻进行刊发,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引发了一场购买贫困户农产品的爱心扶贫接力。订单接连不断,许多卖家还开车到贫困老人家中来买大蒜,一买就买满满的一后备箱,很快贫困户家中滞销的农产品被订购一空。
对于香菇的销售,经过多方努力,李军他们找到了贵阳、凯里等商家收购,但由于是试种,量不多,不能满足商家一天一吨的量的订单要求,导致香菇在通过微信销售一部分外,还有一定量的香菇需要李军他们自己去拓展销售市场。为了能够获得客户的肯定和认可,李军不管订单大小,都按时送货到客户手中。在刚开始那段时间,有10多20块钱的小单,也有机关单位、学校食堂集体订购的大单,不管多与少,他都以最饱满的激情送货上门,由于没有车,很多时候他只能到处找去福泉的顺风车求帮忙,实在没办法了就坐客车,然后一家一家的送,每次送完都是一大晚上了。
香菇的采摘是分时段的,如果全部请人的话成本太高,不划算,也不方便,于是很多时候李军都是自己动手采摘。每天14点左右他会将采摘好的香菇拿到福泉的批发市场去销售,等他回到村里面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晚上6、7点了,这时又到了采摘香菇的时候,他顾不得吃饭,光着脚丫打着电筒独自一人在大棚里采摘。
有时周末,妻子来大花水村看望他,他就带着妻子一起去采摘,面对妻子的不理解和抱怨,他总是开玩笑说:“这苦算不得什么,我们在家干农活的时候,比这个苦多累多了,现在我们经常干干,就当饭后活动活动,既帮老百姓赚点钱,又能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面对李军的玩笑,李军的妻子袁晓艳告诉记者说:“说不过他,就催他摘香菇,快点摘香菇,明天一早好早起当他的香菇推销员。他这个推销员合格,对香菇的事比自家的事还上心,干得硬是比自家事还巴实。”
“不巴实”的事:内疚,老婆孩子跟着受苦
新华社贵阳2月24日电 题:记者回乡手记:路通了,如何致富?——贵州一位驻村干部的忧 新华社记者 邓万里 对驻村干部田波来说,这个春节过得是既欢喜也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