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他33岁辞去副厅级职务 每天工作20小时只为一件事

2018-03-26 12:09:36  新华视点    参与评论()人

西藏大学生态学博士生刘天猛,至今无法忘记钟老师带着他们寻找野生拟南芥的身影:“他大口喘着气带着我们往山上爬,不放过一个岩石间的裂缝,不放过一颗峭壁旁的小草。”要知道,很多种子并非挂在树上、长在路边等着人采,而是隐没在茫茫荒原之中。

“他就是要带着我们往前走,一直往前走。”

在钟扬指导下,许敏和赵宁两位学生利用每个周末到海拔4000多米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探寻,终于在2013年找到分布在西藏的一种全新的拟南芥生态型。

“一切为了国家的科研事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至今难忘钟扬团队发现西藏高山上拟南芥时的欣喜若狂:“他身上有一种对科学纯粹的追求,超越了名利,超越了时间,超越了任何物质需求。”

钟扬将其命名为“XZ生态型拟南芥”,这既是两位年轻人姓氏拼音的缩写,更是西藏首字母的组合:“这是西藏的馈赠,也是大自然的回报。”

盘点“家底”,需要赶超“数字极限”。

在钟扬心目中,有这样一个“小目标”:每一份种子样本,要收集5000颗种子。

按照采集标准,要集齐这5000颗种子,不能在一个地方收集了事,而必须再换一个直线距离50公里以外的地方采集。

拉琼算了一笔账:集齐一份种子样本的5000颗种子大概要跑500-1000公里。一天800公里,星夜兼程,已是极限。

“吸氧,快给他吸氧!”

2010年,一次野外考察中,由于极度劳累,钟扬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面色乌青,嘴唇发紫,大喘着粗气。学生朱彬见状不好,挣扎着拔掉自己的氧气管,想要换给钟老师。

谁知钟扬一把推开了他的手,无力地一笑:“别动,快点插回去……”

那一夜,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熬过去的。等到第二天朝阳升起,钟扬又强撑着和学生们踏上了盘点“家底”的征程。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