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烈士后人赴平遥寻遗骨
73年前拍下全家福之后牺牲 疑似埋骨无名烈士墓 家人盼DNA检测了却心结
廖塞垒拿着父亲的生前照片
生活在北京的廖塞垒今年73岁,他和许多退休老人一样,喜欢看看电视报纸,享受着天伦之乐。不过偶尔闲暇时,他总会拿出一张老照片凝望许久。
照片上的廖塞垒刚刚出生没多久,母亲抱着他,身边站着一身戎装的父亲廖纲绍,这是一家三口唯一的一张全家福。1945年7月,廖纲绍在山西牺牲,廖塞垒后来一直试图寻找父亲遗骨的下落,但都杳无音讯。
今年3月,有消息说廖纲绍可能埋骨于山西平遥的一处无名烈士墓,这让本已放弃了希望的廖塞垒又燃起了希望,他想通过DNA检测的方式,了却自己内心73年的心结。
拍完全家福之后
父亲在山西牺牲
廖塞垒1945年3月13日出生于延安,出生后约一两个月,他就和父母在延安拍下这张全家福。
“那是我们一家三口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父亲不久后就南下了,在我出生刚好四个月的时候,父亲牺牲在了山西。”廖塞垒说,关于父亲,他完全没有自己的记忆,所有对父亲形象的想象,都是长大后通过父亲战友的讲述和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塑造起来的。
资料记载,廖塞垒的父亲廖纲绍是湖南炎陵县(酃县)人,1912年出生,1929年入党,1930年参加红军,先后曾任红六军团通讯科长、51团参谋长、十七师参谋长,以及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一团(老一团)参谋长、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三旅七团副团长和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团长兼九干队队长,三五九旅副旅长(后因牺牲未到职)。
1945年7月随部队南下时,廖纲绍在山西平遥县境内的同蒲路同日伪军作战中英勇牺牲。
在许多关于抗战的资料记载中,廖纲绍的名字都被写成了“廖光韶”。“父亲是湖南人,说话有口音,而且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识字不多,所以很多人就把父亲廖纲绍的名字误写或者误读成了廖光韶。”廖塞垒说。
少将回忆录记叙
烈士牺牲的情景
当时,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二梯队的参谋长为贺庆积,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贺庆积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由白山出版社出版的《贺庆积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廖纲绍1945年7月13日在山西平遥附近牺牲的经过。
书中记述,第二梯队从延安出发后,经延长、延川、绥德等县,东渡黄河后到达山西境内,1945年7月10日,来到距离平遥县40多里的西山上,指挥部决定,稍作休整后涉渡汾河,穿越同蒲铁路,而这里在当时还是日军占领区。
然而就在部队准备隐蔽渡河时,天降大雨,汾河水位由过膝深变为了一人多深,只能又等了两天才渡过汾河。在这个过程中,日伪军发现了八路军的部队,第二梯队处于“被敌人前堵后追的境地”。
“看到情况很紧急,我骑马赶到前面,找到了七一九团团长廖纲绍,立即问他情况怎么样,知道情况严重,我便对廖团长说,后边敌人追过来了,不能再拖,马上组织突击队,上刺刀,准备手榴弹,打开口子,掩护部队冲过去。”贺庆积在回忆录中写道,“‘是!’廖团长回答后,立刻执行命令。”
据贺庆积回忆,在火力掩护下,廖纲绍亲自带领突击队向铁路冲了上去,战士们边冲边射击,把一排排手榴弹甩向了敌人停放在同蒲铁路上的列车,敌人火力随后减弱,大部队开始涌向铁路,“正在指挥部队的廖团长,不幸被一颗子弹打中,倒在了铁路上。”
廖塞垒说,后来组织告诉母亲,父亲廖纲绍第一次被子弹打中后,掉下了坐骑,但是依旧坚持参加战斗,不幸二次中弹,打中心脏,感觉到自己不行了,便被警卫员抬着退出了战斗。
当天是1945年7月13日,一个多月后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廖塞垒刚出生不久后拍摄的全家福
从小就崇拜父亲
遗骨不知在何处
廖纲绍牺牲后,儿子廖塞垒便一直由母亲和组织抚养,在延安中央第二保育院。进京后,廖塞垒的母亲被调往内蒙古工作,他则留在北京,直到1964年参军入伍。
懂事后,廖塞垒便时常听到父亲生前的老战友们给他讲父亲生前英勇作战的故事,他从小就非常崇拜父亲,并想着总有一天,能找到父亲的遗骨,带父亲魂归故里。
“可是我父亲牺牲时我才四个月,根本不懂事,长大后虽然听当年和父亲一起打过仗的叔叔伯伯们提到过父亲当年牺牲在山西同蒲路上,但具体地点并不清楚,加上南下支队后来又都分散在了全国各地,所以寻找无从下手。”廖塞垒说。
进入部队后,廖塞垒曾经给山西有关单位写了许多封信,希望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给予帮助,没有得到任何有效信息,后来,每次家里的人出差去山西,他都会让大家帮忙去查找和寻访,但也都失望而归。
退休后的廖塞垒除了看报看电视,还迷上了研究战争年代的回忆录,他总希望从中能找到一些关于父亲的线索。
随着年龄增长,廖塞垒的身体状况也逐年下降,但是他寻找父亲的心情却更加迫切了。“这成了我的一个心结,如果解不开,我会觉得一生都留着这个遗憾,特别想在有生之年,得知父亲的下落,并让他魂归故里。”他说。
平遥无名烈士墓
部分信息相吻合
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初。
一位来自山西的作家王京利在春节后不久辗转联系到了廖塞垒,他告诉廖塞垒,在平遥县东南部的丰盛村,有两座无名烈士墓,其中一座烈士墓里面的烈士遗骨在1950年被家人移走,而另一座烈士墓里面埋葬着的烈士很有可能就是廖塞垒的父亲廖纲绍,而这座烈士墓73年来更是被当地村民悉心保护。
考虑到廖塞垒的身体不好,他的儿子先行驱车赶到了山西平遥,找当地村民了解情况,而带回来的消息让廖塞垒激动不已。当地村民告诉廖塞垒的儿子,这座墓里面安葬着的是八路军的一个团长,牺牲时间在1945年7月,而且这个团长就姓廖。
更让廖塞垒激动的一个细节是,当地村民说,墓里的烈士遗体当年是被一头大青骡子驮过来的,而廖塞垒长大后曾经听母亲讲过,作为团长的廖纲绍当年南下时骑的并不是马,而正是一匹大青骡子。当时,这位烈士的警卫员还嘱咐村民,一定要小心安葬。
村民还说,当年是有两名八路军烈士被埋葬在这里的,1950年,其中一位烈士的家属曾经过来迁坟,这里面存在迁错的可能,但是村民说,因为上世纪50年代距离烈士的安葬时间很短,所以村民还记得两位烈士的名字等信息,迁错的可能性很小。
“虽然听了村民的讲述感觉希望很大,但是应该更相信和尊重科学手段,所以希望能够给烈士墓里的遗骨做一个DNA检测,来确认到底是不是我的父亲。”廖塞垒说,“73年了,真的希望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让父亲能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