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假期补习如何降温?媒体:阻断家长焦虑“剧场效应”

2018-02-13 07:05: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浇灭“影子教育”的虚火,需要阻断家长焦虑的“剧场效应”,还必须依靠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

寒假到了,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又开始火了。有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占到在校生总数的70%左右。课外要补课、放假不放松,已经成为当下很多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选择。

在庞大需求的推动下,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有人将其称为“影子教育”市场。根据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底发布的调查报告,当年中小学辅导教育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而在另一份调查报告里,在为补习“埋单”的家庭中,一半以上的花费为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花费达2万元以上。有家长表示,为孩子找校外补习,花钱又费力,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焦虑买单。

“影子教育”在满足学生家长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上,确实发挥了一定的正向作用。然而,“影子教育”生产的“牛娃”不仅对其他孩子造成了压力,还影响到正规学校的教学进度。笔者同事就曾遭遇这样的无奈:孩子刚入小学没几天,班上老师就来电,“赶快给你家孩子报个英语辅导班吧,否则跟不上进度!”原来班上大多数学生已被课外辅导喂得半饱,老师不得不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增加难度。这并非个案,面对同一班级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已有不少学校开始尝试“走班”等方式开展分层教学,提高授课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应该看到,“影子教育”的产生,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不平衡有关,也与以成绩和考试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相关。但父母或许也可以有更合理的“教育观”,教育并非一种简单的投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与投入等值甚至超值的经济社会地位。如果家长过分执着于教育的“收益率”,对孩子的品德涵养、心理健康、生活体验自然会有所分心,家庭本应承担的人格与美育教育将被功利教育污染。

有学者把教育的价值分为本质价值和工具价值。前者关注人的发展和培养,后者强调教育的选拔和甄别。主流的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尽量防止考试竞争变成决定一切的“指挥棒”。而“影子教育”的风生水起,家长孩子的趋之若鹜,似有喧宾夺主之势,会反过来让一些中小学用更高强度的考试训练,强化选拔教育的工具价值,助长唯分数论的不良教风和学风。

再往深层次看,“影子教育”的虚火,也人为加剧了教育的不平衡。“影子教育”的市场化逻辑,势必将收入水平不高的家庭挡在门外。近些年,在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城乡、校际义务教育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而愈演愈烈的“影子教育”,却促使更多教育资源向大中城市和经济能力较强家庭的学生聚集,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也削弱了政府在推进教育公平上的成效。

浇灭“影子教育”的虚火,需要阻断家长焦虑的“剧场效应”。所谓“剧场效应”,即看戏时前排起立,后排就会被迫起立。而要防止这样的连锁反应,归根结底责任还在学校这个教育主体上。我们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进程,使得教育“剧场”中不只有一块屏幕,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让教育真正回归到育人育德的本质属性上。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