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丰台法院执行法官:两年完成500起赃证物销毁工作

2018-02-06 16:05:5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不过不用担心,这些物品在公安机关入库保存时,就已经做好了相关的防护工作,以保证后续接触人员的安全。对这些高危物品,贺宝刚最终决定采取焊枪切割的方式,将它们直接烧毁,焊枪的火花闪过,一支枪状物便被融化成一块金属残骸。

而针对大批量的假冒手机屏幕、塑料开关盒等物品,贺宝刚则会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粉碎。十几万个开关盒平铺在地面上,工人驾驶压路机直接碾过,剩余的塑料碎片则交由专业的处理机构进一步处理。

“我们近距离看着那个场面,真是很壮观。”贺宝刚感慨道。

由于一些涉案物品本身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例如假冒的名牌服装等,可能会在销毁过程中被人藏匿。为了保证涉案物品全部被销毁,不再流入市场,法院工作人员需要全程在场监督,并使用执法记录仪全程录像。

“有些销毁现场的条件确实比较恶劣,在销毁场呆上一天,回来衣服上的味道洗三四次都洗不掉。”谈起销毁环境,贺宝刚说,虽然大家到现场都会佩戴口罩,但一些处理场地原本是用于处理生活垃圾的,气味很是刺鼻,有些干警会产生恶心、呕吐等身体反应,“但不管怎样,必须有人在销毁现场监管。”

工作难题

转赠公益有难度 希望能物尽其用

在销毁工作中,贺宝刚经常会遇到大批的假冒商品,“说实话,看着这些东西直接被烧掉,我也挺心疼的,但经过法院判决确认,这些是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的物品,我们就必须销毁。”

在这个过程中,贺宝刚也在思考另外的可能性。客观来看,销毁的过程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成本,除了食品、调料等物品可以通过掩埋产生沼气进行二次利用外,更多的物品在处理过程中势必会排放一些污染物。

而针对一些存在再利用可能的物品,如假冒商标的衣物、鞋子,贺宝刚曾与被害单位进行过沟通,询问对方能否在对商品的商标进行处理后,将商品用于公益事业,但未能成功达成一致。

或许在这一问题上,海关部门处理走私商品的经验可以作为借鉴。在海关查获走私的侵犯知识产权的物品后,会拆除商标并转交公益组织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但目前法院系统对此仍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保护被害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我希望除了直接销毁这种方式外,能够有其他办法,使这些物品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贺宝刚说,目前,销毁过程实现无害化处理还很困难,“要是真能实现物尽其用,我们工作起来动力就更足了。”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