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与净化营商环境其实是相辅相成。一个地方的市场经济氛围越浓,营商环境越好,就越没有黑恶势力的容身之所和染指之地。
最高检、最高法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坚持依法严惩方针,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土壤。该通知引发广泛关注。
就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强调,要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把打击锋芒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要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除恶务尽,始终保持对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最高法和最高检的通知,则无异于对此的积极呼应。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土壤,无疑是有的放矢:近年来,随着各地区、部门扫黑除恶力度的持续加码,黑恶势力活动渐趋隐蔽,其组织形态、攫取利益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有些腐败分子还与黑恶势力形成了“以黑经商、以商养黑、以商养官、以官护黑”的黑色利益链。
这无疑值得警惕:黑恶势力及其对应的处事逻辑,天然与商业社会形成抵牾。商业社会呼唤的是规则之治,一切按照规则、程序来办事,所有的市场主体都通过明确的规则达成合作、化解矛盾。真正的企业家,也善于借助商业规则与法律程序去解决问题。而黑恶势力崇尚的暴力、潜规则、恃强凌弱的那一套,与现代商业伦理格格不入。
事实上,现实中,有些地方的营商环境出现问题,一个重要表现,便是黑恶势力与比狠、拼关系的灰色逻辑,取代应有的市场规则。据媒体报道,2012年,山东一企业工程建设刚过半,就有不明势力人员来堵门、要补偿,最终花了200多万元才把事“摆平”;2013年,武汉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被当地有名的黑恶势力设局诈骗了2000多万元的房产;而去年上半年,一起因黑恶势力追债引发的舆论风暴,更是至今让人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