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算按照这样的速度,晁爽和同事们入冬以来,每周的工作时间都超过80小时。
但6分钟还是慢了,孩子看不完。
快与慢的平衡太难掌握了。看得太快,眼前的家长不满,看得太慢,排队的家长不满。
“怎么这么慢,看病当绣花呢?”晁爽回想起家长们那些抱怨的话语。
有家长掀过诊室的桌子,更激动的一次,动手打了她带的住院医师。
晁爽的遭遇不是孤例,儿科是医患纠纷中的重灾区。
儿科医生裴洪岗是有90多万微博粉丝的大V,他在微博自嘲:“等我有钱了,要配一个保镖防医闹,配个秘书写病历,再配个律师审病历。”
晁爽在写病历。“你真的想做儿科医生吗”
下午1点多,上午门诊刚结束。病房打来电话,一对新生的龙凤胎要抢救,人手不够,作为儿科副主任,晁爽必须赶过去。
40分钟后,抢救结束,午饭吃不着了,下午的门诊已经耽误了十来分钟。
跟诊护士陈优方经验丰富,把饭团和酸奶递给晁爽,“给你2分钟。”
晁爽测算过,如果医院兼顾门诊、急诊、夜诊和病房,儿科得有24个人,也就是说,现在仅有5个主治以上级别医师和3个住院医师的儿科,人手要增2倍以上,才可能轮转得开。
16年前,晁爽决定做儿科医生的时候,带教医生让她慎重考虑。
“小孩没医保(2010年开始,北京学生、儿童门诊被纳入医保报销),给小孩看病特别穷,小孩还天天哭,不会配合你,家长还跟你打架,你真的想做儿科医生吗?”
但晁爽的家人没反对,她也喜欢孩子,一心一意地来了。
很骄傲自己是一名儿科医生 对大多数医学生而言,儿科可不是个理想选择,但总有一些少数派,选择迎难而上,走一条难走的路。尤海龙就是其中一个。 目前,尤海龙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呼吸科住院部的一名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