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儿童医院工作的药师,没有经过任何儿科的培训,如何监督儿童临床用药?”原北京市卫生局局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朱宗涵的发问,让会场陷入沉寂。
23日,在南京医科大学举行的儿科医学院发展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认为,我国儿科医生长期紧缺的背后,是对儿童医学的漠视,恢复儿科院系,不是简单地多培养几个学生,而是要在生命科学基础上重新规划发展儿童医学。
“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这句在医生圈里流行多年的调侃或许也是儿科的一个写照。
儿科医生究竟有多紧缺?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下降到10万,平均每1000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与全国平均每千人配备2.06名医师水平相比相去甚远。有人测算过,几年前,我国的儿科医生缺口就有20万。
1998年高等教育改革,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儿科人才更紧缺。医学院的本科教育取消了儿科专业,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成为其中的一门课程。1999年,全国儿科专业停止招生。
“儿科医师缺乏,儿科诊疗尺度缺乏,儿科医疗机构缺乏。”朱宗涵用了三句话形容自己对儿科现状的震惊。他认为,说到底还是对儿童医学的不重视。他例举说,教育部撤消儿科专业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没有儿科方向,甚至院士选拔中也难觅儿科人才,在医学院校内部儿科同样也没有话语权。
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首次提出涉及儿童关爱的改革措施。同年,国家支持南京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朱宗涵表示,恢复儿科院系不是多培养几个学生的问题,而是要在生命科学、发育生物学基础上重新构建儿童医学的学术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儿科医生。
很骄傲自己是一名儿科医生 对大多数医学生而言,儿科可不是个理想选择,但总有一些少数派,选择迎难而上,走一条难走的路。尤海龙就是其中一个。 目前,尤海龙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呼吸科住院部的一名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