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象牙交易,仅带一瓶辣椒喷雾防身
2013年4月,临近哥大毕业,黄泓翔在“脸书”上发表状态,觉得自己很迷茫。
当时,他接触了南美和非洲的很多方面,但没能找到适合的在南美或非洲的工作。这种焦虑情绪一直延续到了6月,直到偶然一天,他看到了一条项目招聘信息。
当时南非金山大学有一个“中非报道项目(China Africa Reporting Project)”,要求应聘者有3-5年工作经验,未写明项目的具体内容。黄泓翔当时还没工作经验,但一门心思想去非洲,想都没想就发送了简历,不久就收到了回复:通过。
其实,这一项目的真正目的,是做象牙、犀牛角贸易的调查报道。如今,黄泓翔已经不太愿意回答“觉不觉得危险”这一问题。他说,当时自己还没有概念,不知道危险,更何况,“一个好的调查记者根本不会因为这个事情危险,而不去做”。
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的调查,为何会招收中国人?去之前,黄泓翔还有这个疑问,但是到了那边,他发现,一旦中国人走近象牙市场,“(象牙走私贩私)就会放下戒备。”
因中国口音“优势”成卧底,纪录片入围奥斯卡
金山大学的这一项目,为黄泓翔开启了“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大门。
项目结束后,他陆续以中国调查记者的身份,发表了数篇有关象牙贸易的调查报道。不久,奥菲尔找上门来了。
这名留着大胡子的以色列野保专家,是LAGA野生动物法律执法组织(LAGA Wildlife Law Enforcement)的一员,这个组织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卧底调查员跟走私贩接触,让走私贩带着象牙和犀牛角见面交易。一拿出象牙,警察就会出现,把走私贩逮捕。
因为奥菲尔,黄泓翔成了“卧底”。2014年年初,LAGA盯上了乌干达的一名走私贩“大哥”,这名“大哥”参与了多次国际象牙走私犯罪。
在此之前,奥菲尔曾派了一名非洲调查人员,打着帮亚洲商人采购象牙的幌子去与“大哥”接触,“但这个走私贩非常狡猾,他不相信这名非洲卧底。”
奥菲尔说,只要走私贩听到带着浓重中国口音的英语,他们一定会放下警惕。黄泓翔同意了。临行前,奥菲尔看黄泓翔很紧张,还给了他一瓶辣椒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