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科学家们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壮丽的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时空涟漪——引力波及其伴随的电磁信号。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引力波天文台和其他望远镜同时观测到了同一个天体物理事件,这次发现同时也打开了等待已久的多信使天文学的新窗口,引力波天文学为理解中子星的性质提供了电磁天文学单独所不能实现的新机会。这次发现是由位于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位于欧洲的室女座干涉仪(Virgo)引力波探测器以及其他70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共同完成的。”清华大学LIGO科学合作组织负责人曹军威说。清华大学LIGO科学合作工作组是此次中国唯一参与观测引力波的团队。自2009年成为LIGO科学合作组织正式成员以来,清华大学的这个团队参与了迄今为止的所有引力波的发现。
“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强度最强的引力波信号。”与之前探测到的双黑洞并合引力波信号只有1秒不同,此次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持续了大约100秒,LIGO科学合作组织成员的科学家向记者展示了双中子星并合的动画过程,两个天体相互旋进,最终并合并产生大量抛射物,外形就像旋转的风车。最大的惊喜来自100秒的后半程,“一定要准备好你的耳朵,听,开始了……”果然一声“啁啾”声传来,这就是双中子星即将发生并合前由于相互绕转频率不断提高而发出的声音,引力波长啥样,听这个声音就知道了。
中子星是恒星演化末期形成的一类致密天体。虽然它的半径只有十几公里,质量却与太阳相当。中子星到底有多硬?其内部物质以何种状态存在?这些一直是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根据此次观测到的引力波信号,科学家估算出两颗中子星的质量、半径,并对其密度给出了保守的限制。
在清华大学引力波成果展示现场,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北京地图,此次并合的中子星大约有多大,科学家说,直径约为20到25公里,如果放在北京地图上,大致可以覆盖北京的三环区域,“也就是说,清华大学所在四环外还不在中子星覆盖范围内。”中子星到底有多重,科学家预测,这两个相互旋进的天体的质量估计为1.5到1.6倍太阳质量,也就是说把1.5到1.6倍的太阳质量压缩到一个非常小的区域中,其密度大得惊人。距离我们有多远,约1.3亿光年,也就是说这是1.3亿光年前的一次碰撞,今天才被我们人类所观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