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报告文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7-09-21 07:47:3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陈启文: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报纸副刊作品中的报告文学可以跨界参评,也许就在于它具有新闻性。而在历经多年发展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狭义的新闻性,逐渐演绎为广义的时代性,也可谓是当下意义或现实品格。判断一个作品是报告文学还是伪报告文学,就看作品是否具有当下意义和现实品格。当下报告文学的又一突出问题,就是以时代性为表征的现实品格的根本缺失,从而造成文体边界模糊不清。很多历史题材的纪实文学、传记文学甚至人物评传性的随笔,也被贴上了“报告文学”的标签——历史报告文学。这与报告文学形成了理论上的悖论。对这种“以纪实文学置换报告文学的倾向”所造成的文体边界不清的状况,丁晓原先生指出,“本来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学,边界是比较清楚的,但历史报告文学的风行甚至泛化,使得对其边界的定义难以自圆其说。”历史题材作品如作为报告文学不是不可以,但应该通过当下的现实去打通。从我个人的写作实践看,像《共和国粮食报告》《命脉——中国水利调查》《大河上下》《袁隆平的世界》,这一类时间跨度很大的报告文学,你不可能只写一年的粮食、一年的水危机,必须向历史纵深开掘。这样的报告文学,虽然穿插了历史叙事,但必须以当下现实为出发点和最终的归依,不止是对过往历史的呈现,而是在当下现实中对历史的发现和重新发现。它有鲜明的时代性或当下性,从历史回到当下,几乎没有了时间的距离感。

  报告文学能否在当今的文化传播领域里仍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看它是否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从当下看,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应该是“时代的报告”,它的真实性是小说等虚构类写作无可替代的,是最具时代性的一种文学类文体。它的文学性又是新闻无可替代的。尽管报告文学不具备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的价值,却有新闻报道所缺少的深邃与厚重。实际上,报告文学就是介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跨文体,取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承担了新闻和别的文学体裁都无法承载的使命,这是报告文学无可替代的文体意义,也是报告文学诞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合法性。

  当下报告文学面临挑战也好,警示也罢,我觉得首先是报告文学写作者的自我挑战,而要为报告文学的尊严而战,报告文学写作者先要有自尊,还要有对这一文体的尊重。当下报告文学最突出的问题,还不是为许多评论家所诟病的文学性缺失问题,而是报告文学恪守真实的立场发生了致命的倾斜,当权势和资本一次次绑架报告文学,一个报告文学写作者很容易出卖自己的灵魂,以至于堕落为某些利益集团或权贵利用的工具,很多“报告文学”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充满了铜臭味和奴颜媚骨的“死孩子”。正是这样的伪报告文学大面积地侵害了报告文学生态,严重毁掉了报告文学的名声。真正的报告文学作家,必须恪守立场和信念,才能保证调查和写作尽量客观公正。这其实也是我对自己的拷问。

相关报道:

    关闭
     

    为您推荐:

    金融全球化面临新挑战

    2017-09-20 09: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