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迎接党的十九大]山西太原:“减煤增绿”重塑锦绣城

2017-09-18 07:56:4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太原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依托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逐渐告别“一煤独大”,在坚守生态红线,提升城市颜值过程中,迎来新的锦绣前景

太原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这里是中国北方历史、文化重镇,更是能源重镇。受益于煤,也受制于煤,“刮起风来,一吹一头黑煤渣”的调侃道尽了太原人的辛酸。“要保持环境良好发展,就必须擅做煤‘减法’。”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太原提升了城市颜值,守住了生态红线,迎来新的锦绣景象。

  让天空蓝起来

太原是煤都,过去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到了冬季采暖期,数以万计的城中村土小燃煤采暖锅炉“家家生火,户户冒烟”。如今,煤都不燃煤,成了三晋大地的新鲜事。

“要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必须迈过冬季采暖期燃煤污染这道坎,必须大力削减采暖期燃煤量,从改变燃料结构和能源结构替代方式上寻求突破。”太原市环保局局长窦力奋说。太原痛定思痛,将全市划为“禁煤区”,所有生活用煤、农业生产用煤、商业活动用煤、企事业单位用煤等全部由清洁能源替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更是拿出“铁”的决心,“铁”的措施,对工业排放、扬尘污染和“散乱污”的企业“铁腕治污”。太原列出了详细的任务书、时间表,明确要求涉及大气污染排放的企业,一律于2017年9月30日前关停取缔,年内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

转型综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污染治理带来重大利好,成为太原环境保护治标治本的根本出路。在对落后产能的大浪淘沙中,太原经济发展实现了浴火重生,新的发展理念生根结果。

  让出行绿起来

太原在绿色出行上有两张名片:一个是自成体系的慢行系统——公共自行车,另一个是全市8292辆传统出租车全部油气改电,成为一座出租车纯电动化城市。

漫步在太原的大街小巷,你时常可以看到骑着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们。橙红色的车身、果绿色的“尾翼”,亮丽醒目。这也是太原市委、市政府为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自2012年9月28日投入运营以来,5年间的民调结果均显示,公共自行车是最受太原市民欢迎的民生工程之一。

太原人的骑行热情有多高?请看这组数据:全市主城区人口320万,截至2016年6月,公共自行车单日骑行量最高达56.85万人次,日均使用量达40万人次,单车日周转率最高达20.08次/车。太原公共自行车在全国“骑”出了免费率、周转率、租用率、建设速度四个第一。

绿色出行带来的生态账同样体现在纯电动出租车上。据测算,通过更换纯电动车,全市8292辆出租车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0万吨、碳氢化合物2451吨、氮氧化物3478吨。

绿色出行对电力的需求巨大,打造“煤—电—车”的产业链至关重要。目前,坐落在太原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已开始试生产,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5000辆纯电动客车、5000辆纯电动专用车和2000辆工矿作业车的生产能力,届时绿色出行将更加普及。

  让母亲河靓起来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然而,前些年提起她,人们的第一印象竟变为污染和干枯。

为了让千年不息的汾河免遭断流的危险,为了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太原近年来大力实施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工程,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形成了三位一体、三管齐下、综合施策、系统推进治理措施,目前按照试点先行、标本兼治、力求实效的原则,启动了一批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建设。

如今,碧波荡漾、甘甜芬芳的汾河水,不仅一如既往流进省城太原的千家万户和大小工厂,为400多万市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同时汾河公园也成为太原市城市面貌的一大亮点和市民休闲娱乐的极好场所。“放眼轻舟悠远处,高楼倒映万千家。”在太原市民眼中,汾河就像城市顾盼生辉的眼睛,又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飘带,因为汾河公园的存在,太原市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了一大截。

龙城太原正以绿色发展的新姿态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 婧 刘存瑞)

专题:喜迎党的十九大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