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陕西计划用10年时间 将240万人搬出秦巴深山安置

2017-09-17 08:31:4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今年年初,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陕西调研扶贫工作,肯定了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书记、省长亲自抓,力度大,措施实,脱贫攻坚进展良好,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都有不少值得总结的经验,成绩是很大的,特别是在移民搬迁方面,陕西在全国率先开展,探索了一系列的做法,为全国提供了借鉴。

我省从2011年5月启动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率先从陕南开始,计划用十年时间,将居住在秦巴深山遭受地质灾害威胁和贫穷困扰的240万名群众搬出来易地安置。我省南部的汉中、安康、商洛通过因地施策、因人施策、因地制宜、一户一法等搬迁举措,上百万已易地搬迁的群众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明显改善。中央领导到陕调研时评价“为全国提供了借鉴”。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省移民搬迁工作办公室主任邹顺生介绍,陕西从2011年5月启动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最早是避灾为主,通过多年的持续搬迁,形成现在的规模。省委书记娄勤俭在7月24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已由整改阶段转入常态化阶段,脱贫整改也要进入常态化,与脱贫攻坚其他工作一并考虑、一体推进。现在我省的移民搬迁与精准扶贫有机地结合,改变了居住环境,增加了就业,扶持了产业,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移民搬迁后夫妻俩开店年收入二十万元

在云镇街道有一家卖太阳能热水器的夫妻店,其实夫妻俩也是搬迁后发家致富的。

36岁的张延梅原来居住在几十里外大山里的金钟村,后在亲戚的介绍下,与相距几十里外的黑窑沟村的张永富结婚。婚后丈夫在西安打工,每月省吃俭用存不到2000元,没有办法他只能回到老家到处打零工。张延梅说,无论贫富,女人天生爱美,但当初居住在大山里,连温饱都无法满足,衣服都比较老土,何谈化妆。即便是老公心疼自家女人买一点化妆品也不敢用,村里人会笑话。天天守着大山看大山,那种日子实在憋屈。2013年,实施移民搬迁,她跟丈夫咬紧牙关花了12万元,加上政府的相关补贴,购买了一套106平方米的房子,拎包入住。搬出大山,居住的环境变了,人的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小两口开始做生意,他们代理的一款太阳能热水器,经过多年打拼在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每年收入在二十万元左右。

2020年全县移民安置社区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镇安县县长贾建刚介绍,5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把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旅游景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以产定搬、以搬促城、产城融合,让群众就近实现城镇化”的搬迁模式,实现了进镇落户后有业可创、有事可干、有钱可赚,铺就了一条带领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路径”。

镇安县采取共建或公租的办法进行搬迁,对无劳力、无积蓄、无安全住房的“三无”户,实施“交钥匙工程”,全县已有2010户贫困户实现安居;城乡一体能融入。突出集中安置、集镇安置、上楼安置,引导农民到城镇落户,让农民在住房、医保、社保、城镇低保及随迁子女入学方面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过上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镇安县移民办主任谭显根介绍,力争到2020年,全县移民安置社区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改变依靠贫瘠山地维系生活向市场经济生活方式转变

邹顺生介绍,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后,搬迁群众已由传统的依靠贫瘠山地维系生活方式向市场经济下的生活方式转变。陕南地区的经济也由单一从事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就业转变。

随着搬迁群众被集中安置,陕南三市各县都涌现出一批具备一定人口规模的社区,为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不断涌现的人口红利,陕南三市筛选劳动密集、技术水平不高、没有污染的“社区工厂”进驻移民搬迁社区,把就业机会送到群众家门口。

今年是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之年

邹顺生介绍,今年是易地扶贫搬迁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也是建设安置任务的高峰之年,更是巩固前期成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全力攻坚的整改之年。

5月19日,在省委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有关问题会议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坚持用好我省陕南移民搬迁的经验。”

陕南移民搬迁始于避灾,但并未止于避灾搬迁,统筹了扶贫、生态和工程移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统筹各类对象实施搬迁,有利于抑制贫困增量、化解区域贫困、建设生态文明、发挥聚合效应,移民搬迁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工作。

7月13日,国务院巡查组反馈意见会议上,赵晖组长讲到:短短几天的巡查,陕西脱贫攻坚工作所展现出来的新气象、新作风、新面貌,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这里面蕴含着陕西干部群众的一种脱贫攻坚精神。

因山而贫 要拔穷根先要挪穷窝

为了解我省的移民搬迁现状,华商报记者深入国家级贫困县镇安县实地采访。镇安县云镇花园小区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曾经的河滩地如今成为居住两万多人的现代化小区。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到该小区调研。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总人口30.26万人。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五年来,已搬迁1.2万多户4.3万多人,“十三五”还有8300多户2.8万多人需要通过搬迁解决脱贫难题。

8月15日,记者来到镇安县云镇花园小区。小区在原来一片河滩地依河而建,经过前后四期一共安置20000多人。小区多层、高层楼拔地而起,楼之间的花红树绿与大山融为一体。篮球场、各种健身器材齐全。行走于小区内发现,年轻居民打扮时尚;有些学生奔跑着打着篮球。时而也有小伙子骑着摩托车驮着下地干活的农具穿行,俨然是一个城市社区一样的小区。邹顺生说,镇安县深居大秦岭深处,依山而居。其生态和农业承载能力十分有限,群众“因山而贫、因水而困,要拔穷根,首先就要挪穷窝,告别土地贫乏、条件艰苦、信息闭塞的环境。”

如果不搬出深山要想改变生活比登天还难

8月15日,记者在云镇花园小区内看到5岁的张怡然跟其他三位小朋友,穿着红色舞蹈服正在给大人表演。孩子们的表演引来一些抱着孩子的家长和老人的观看,毕竟农村里孩子学跳舞的人比较少。原本他们都不曾相识,分散住在大山里,如今有了一个安定的居住环境。张怡然的妈妈曹芹30岁,她怀里还抱着一个8个月大的孩子。曹芹说,他们家原来在二十里外的木园子村。2007年经过亲戚介绍与黑沟村的老公认识。2013年,第一期搬迁时,他们积极报名,自己掏了3万多元,再享受政府的移民搬迁政策,拿到了五十多平方米新房子的钥匙。

曹芹说,现在的生活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看着孩子如今居住和教育条件变好了,作为家长打心眼里高兴,“如果没有政府把我们搬出深山沟,依靠祖辈耕种贫瘠土地来改变生活比登天还要难。”

正在云镇扶贫的商洛市委常委、镇安县委书记李波介绍,移民搬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山大沟深,村民依山分散居住,村子一千多人,村民之间有的几年才能见一面,有的十几年也无法聚到一起。年轻人处对象都是靠亲戚间相互介绍。以前交通非常不便,镇安有些地方流行晚上举行婚礼,因为白天要走很长的山路,接新娘来回的时间太长,结婚的时间只能放到下午。近几年随着移民搬迁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村民搬出深山,统一居住,以前的风俗正在慢慢改变。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