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支付、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线上获客”成为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渠道,更有多家公司推出“互联网信用贷款”,从申请、审核到贷款发放全部线上完成。
由此,借助大数据为借款人画像、构建数据模型、形成信用模型成为必然路径。“从第一批消费金融牌照发放的时间来看,国内消费金融发展尚不足10年,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消费金融风控尚处于初级阶段。”马上消费金融助理首席风控官杨明表示。
他认为,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对风控的认识存在误区,把大数据或者大数据模型等同于风控。
“风控不仅是大数据模型,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杨明说,大数据模型对于风控管理非常重要,但它只是其中一环,风控体系包括很多层面,如搭建贷前、贷中、贷后的全面风控系统,新产品上线的风险评估、渠道管理、反欺诈人工调查、操作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
此外,他表示还应高度关注消费金融市场面临的欺诈风险,如骗贷。究其原因,一是消费金融欺诈成本较低,金额较小,有关部门的打击力度相对较弱;二是行业兴起时间不长,很多机构的风控能力不足,难免成为欺诈分子的攻击对象。
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应继续加强行业的监督管理,强化从业机构自律,同时鼓励技术创新,如基于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的风控手段,进一步探索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应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