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炼钢铁时,时任公社书记的刘安国砍树最积极,觉得自己有责任归还。“家是我们败的,得由我们自己来重新建起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乡的“光头山”披绿挂翠!
因当时还需工作,刘安国只能动员乡亲们植树,但因资金缺乏,只能在小范围内栽种,成效有限。
1984年刘安国“退居二线”,回到村里决心带领村民绿化荒山,他找到村里的4名党员,说服他们共同承包了村里的罗家寨、刺莓岭、马头边等3个村民组的荒山,并筹资500元购来杉树和柳杉种子,自行育苗。为了让村民放心,刘安国等人还与村民立下契约:造林成功后,产生的效益70%归荒山入股者,30%归刘安国等5名承包人。
刘安国还投入了所有积蓄,每月95元的工资,除了维持家庭日常用度外,全部用于造林。刘安国的举动感动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先后有800多名村民参与到植树造林中来。
1989年,刘安国正式退休,随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植树造林中。在刘安国的带领下,当地群众累计完成造林20余万株,29个山头披上了绿装。刘安国将这场造林运动产生的成果命名为“八五林场”。1997年,在造林贷款还清后,刘安国与最初的4位承包人商议后宣布,放弃他们手中30%的权益,树木收益全部归村民所有。
刘安国始终牵挂林场,经常深入林间巡查,直到近两年因双腿病痛才不得不终止。虽已过耄耋之年,子女也都在外地,但刘安国仍坚持住在大山里,每天看着茫茫林海,“心里感到踏实”。
如今,这些刘安国当年带领村民种下的小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对江镇森林覆盖率也从1985年的31%提升到2016年的51%,周边10余个村寨的生活环境因此得以改善。(经济日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