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红云路的纵断面设计采用了“陡坡+缓坡+陡坡+缓坡”的组合形式,这样的设计既消化了较大的高差,又保障了行车的安全性。
另外,红云路还巧妙地依托了所在区域的山形特点,利用圆曲线的组合进行展线,既消化了约30米的高差,同时也减少了项目建设的挖方量和拆迁量。
记者注意到,在红云路区域内除了有陡坡外,还有快速路三纵线和轨道交通5号线。如何处理好红云路与它们的关系,也是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从设计方案上看,红云路采用跨线桥的方式,上跨快速路三纵线和轨道交通5号线,尽量“远离”了它们。
在水平面位置上,红云路选线时从三纵线及轨道5号线隧道洞口至桩板挡墙之间的区域穿过,使得平面位置不冲突;在竖向上,红云路也尽量增加与它们的高差,与三纵线路面及轨顶标高高差均大于20米。
建设人行系统,顺坡而下直达嘉滨路
重庆市设计院在介绍红云路设计方案时称,负责红云路设计工作的工程师们利用了各种技术手法,使这座人工建筑宛若天然就生长在那片山势之中一样,完美地体现了山城建筑之美,将成为极具山城特色的地标式建筑。红云路建成后,市民可以近距离地感受这条道路的建筑魅力。
据了解,考虑到人行交通的便利性,红云路将在螺旋立交南侧修建一条3米宽的人行梯道,方便市民出行。同时,道路跨线桥右侧也布置了3米宽人行道,连接人行梯道。红云路的其他路段两侧,也各设计了3米宽的人行道。道路上还设置了人行横道,方便市民过街。
通过红云路的人行系统,市民可以顺坡而下,直达嘉滨路。本报记者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