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江铜集团铜冶炼生产现场。(资料图片)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79年,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阴极铜生产商及品种齐全的铜加工产品供应商、中国铜工业领跑者和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过去,人们说到有色行业,总把它和“高能耗、高污染、脏乱差”联系起来。不过,这一印象在最近几年终于扭转了。
作为中国铜工业领头羊,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致力于打造绿色标杆、培育绿色动能、供应绿色产品,引领有色行业迈向绿色发展。其努力获得国际业界广泛认可。
树立行业新标杆
2015年12月1日,一则消息在全球有色行业引起巨大震动——以江铜集团为核心的中国10家骨干铜企业宣布联合减产35万吨。
联合减产有效推动了铜工业秩序的重构。资料显示,2015年底,受宏观经济影响,铜价连续阴跌,在当年11月份达到全年最低价33512元/吨,创6年新低。随之而来的是有色企业大面积亏损,如果继续扩张低效产能,中国铜业必将步履维艰。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江铜集团联合各家企业一同减产,成功规避了行业风险,体现出行业领导者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战场”上,江铜集团经过14个小时的艰难谈判,与国际矿业巨头智利矿业公司安托法加斯塔率先就2016年世界铜加工费协议价达成一致,维护了中国铜冶炼企业的利益。
“只有彻底摒弃粗放式增长,寻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才会有铜工业的基业长青。”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子平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江铜集团铜产能已是世界第二了,但我们更希望成为行业绿色发展标杆”。
为此,江铜集团在全新修订的《事业宣言》中,郑重将“成长为广受尊敬、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资源型企业”确立为企业愿景。“这也可视为江铜集团的绿色发展宣言。”龙子平说。
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铜集团累计投入环保项目建设资金18.34亿元,每年环保相关运行费用高达16亿元以上,累计节能24.74万吨标准煤,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呈明显下降趋势。
江铜集团的绿色理想不仅仅体现在将自身打造成为行业标杆上,更体现在引领同行业绿色升级上。2015年1月1日,由江铜集团主修订的《铜冶炼企业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开始在全国实施。自此,该项标准正式取代原标准,成为铜冶炼企业能耗限额的唯一国家标准。
孕育发展新动能
为实现绿色发展,江铜集团开展了包括矿山、冶炼、加工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全流程升级改造。
从2013年起,江铜集团发起了一场以“对标”为突破口的“革命”。至2016年底,江铜集团铜冶炼总回收率世界第一,铜冶炼综合能耗世界第二。
面对已经成熟的生产流程,江铜人勇敢地打破固有思维,大胆说“No”。比如,用顽石替代钢球,再用瓷球替代顽石,不断颠覆教科书上的磨矿工艺方法,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认为,新常态就是靠创新驱动企业有质量地发展。要缩短江铜集团与国际铜行业领先者的差距,技术创新是最大的推动力。”龙子平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升级的需要,江铜集团累计投入121.48亿元支持科研攻关。目前,正在试验阶段的“铜冶炼炉渣铁及有价金属回收”有望实现世界炼铜史上的一大突破。
通过持之以恒的创新,江铜集团应对行业周期性的能力大幅提升。面对本轮铜价断崖式下跌,全球矿业巨头纷纷亏损,江铜却实现了逆势增长,5年累计实现利税总额365亿元。
助力低碳新生活
江铜集团认为,社会公众对绿色生活、品质服务的向往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除加速剥离过剩产能,推进铜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更应紧扣绿色转型这一重要战略指引推动产业升级和高端产品替代。
有测算显示,发达国家年人均铜消费量约为15公斤,而中国的消费量一直徘徊在7公斤至8公斤。由于铜可回收、生命周期长、物理性质稳定,看似简单的消费量差别,实际折射了国家在低碳生活方面的差距。
为此,江铜集团通过强化末端治理、过程控制、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起一整套覆盖矿产开发全流程的环保体系。
有人说,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这一说法,江铜集团深以为然。
在江铜集团德兴铜矿采区旁,记者看到,面前的斜坡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其中不少竟然是直接长在废石上的。“这一切得益于生态复垦新技术的采用。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在酸性废石、尾砂上直接种植植物。”龙子平说,江铜集团在生态复垦上的理念和做法已经被吸纳进国家级绿色矿山评价体系中,并在全国推广。
“绿色发展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只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中,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的肯定和尊重。”龙子平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赖永峰 刘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