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刊]“绿色江铜”行五洲

2017-09-11 07:31:3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江铜集团的绿色理想不仅仅体现在将自身打造成为行业标杆上,更体现在引领同行业绿色升级上。2015年1月1日,由江铜集团主修订的《铜冶炼企业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开始在全国实施。自此,该项标准正式取代原标准,成为铜冶炼企业能耗限额的唯一国家标准。

孕育发展新动能

为实现绿色发展,江铜集团开展了包括矿山、冶炼、加工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全流程升级改造。

从2013年起,江铜集团发起了一场以“对标”为突破口的“革命”。至2016年底,江铜集团铜冶炼总回收率世界第一,铜冶炼综合能耗世界第二。

面对已经成熟的生产流程,江铜人勇敢地打破固有思维,大胆说“No”。比如,用顽石替代钢球,再用瓷球替代顽石,不断颠覆教科书上的磨矿工艺方法,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认为,新常态就是靠创新驱动企业有质量地发展。要缩短江铜集团与国际铜行业领先者的差距,技术创新是最大的推动力。”龙子平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升级的需要,江铜集团累计投入121.48亿元支持科研攻关。目前,正在试验阶段的“铜冶炼炉渣铁及有价金属回收”有望实现世界炼铜史上的一大突破。

通过持之以恒的创新,江铜集团应对行业周期性的能力大幅提升。面对本轮铜价断崖式下跌,全球矿业巨头纷纷亏损,江铜却实现了逆势增长,5年累计实现利税总额365亿元。

助力低碳新生活

江铜集团认为,社会公众对绿色生活、品质服务的向往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除加速剥离过剩产能,推进铜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更应紧扣绿色转型这一重要战略指引推动产业升级和高端产品替代。

有测算显示,发达国家年人均铜消费量约为15公斤,而中国的消费量一直徘徊在7公斤至8公斤。由于铜可回收、生命周期长、物理性质稳定,看似简单的消费量差别,实际折射了国家在低碳生活方面的差距。

为此,江铜集团通过强化末端治理、过程控制、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起一整套覆盖矿产开发全流程的环保体系。

有人说,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这一说法,江铜集团深以为然。

在江铜集团德兴铜矿采区旁,记者看到,面前的斜坡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其中不少竟然是直接长在废石上的。“这一切得益于生态复垦新技术的采用。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在酸性废石、尾砂上直接种植植物。”龙子平说,江铜集团在生态复垦上的理念和做法已经被吸纳进国家级绿色矿山评价体系中,并在全国推广。

“绿色发展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只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中,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的肯定和尊重。”龙子平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