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

2017-09-08 06:42:0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2017年2月,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宣布脱贫摘帽,像王庚茂一样的全市4000多个贫困户,如今已步入新的生活。

不忘初心,就是要凝聚起亿万人民奋进的力量——

在今年夏天江西修水遭受严重洪灾时,省内万年绿洲救援队、南昌蓝天救援队等近20支社会力量陆续抵达;广东、福建等地民间救援力量也千里驰援。

不只在江西,在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份,面对滔滔洪水和频频来袭的台风,数十万军民在党旗的引领下,团结奋战在抗灾一线……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回望历史,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如此紧密地与人民团结在一起;也正是紧紧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2017年6月24日,消防队员和蓝天救援队员在修水县杭口镇搜寻在救灾中失踪的乡村干部。6月24日凌晨,修水县杭口镇党委书记匡美建、副镇长邓旭和党员大学生村官程扶摇前往受洪灾围困的贫困村疏散群众,被暴涨的洪流卷走,不幸牺牲、失联,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2017年6月24日,消防队员和蓝天救援队员在修水县杭口镇搜寻在救灾中失踪的乡村干部。6月24日凌晨,修水县杭口镇党委书记匡美建、副镇长邓旭和党员大学生村官程扶摇前往受洪灾围困的贫困村疏散群众,被暴涨的洪流卷走,不幸牺牲、失联,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1928年8月下旬,敌军乘红军主力远在湘南之际,进犯井冈山。茅坪等地的农民赤卫队、暴动队手持梭镖大刀赶来参战;妇女们组织支前队运弹药、送茶饭;老人儿童日夜赶削竹钉,埋在山路上阻挡敌人。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军民众志成城,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长征前夕,赣南人民为中央红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军费,包括稻谷84万担,被毯2万多条,棉花8.6万余斤,草鞋20万双,米袋10万条,制造枪弹的铜8万多斤,价值10万元的药品和150多万元的军费。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上山’,其实就是找人民这个靠山!”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主任饶道良说。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面对洪水地震等大灾大难,还是面对风云突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人民群众始终都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强有力的靠山。

不忘初心,就是要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的新需求——

烧毁地主田契,按人口平分……90年前,井冈山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让穷苦百姓有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这就是井冈山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的根本原因。”梅黎明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今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6年9月21日,选手们在第七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萍乡武功山赛段比赛中骑行。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2016年9月21日,选手们在第七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萍乡武功山赛段比赛中骑行。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秋收起义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的江西萍乡,素有“江南煤都”之称,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衰,是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当地百姓期待,昔日“灰姑娘”能早日实现绿色转身。

就在萍乡努力转型时,一道“难题”出现了:这里勘测出一个特大煤矿,预期可提交煤资源量7000万吨以上。

采,还是不采?

采,就有不菲的财政来源,但可能会破坏来之不易的绿色生态环境。

“‘煤都’要有不采煤的勇气,我们不能在绿色发展的路上半途而废。”萍乡市委书记李小豹说,等今后技术更先进了,再综合利用。

如今的赣鄱大地,催生奇迹的红色精神仍在接力传递,新技术新业态新机会不断涌现。

2016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上台接受了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颁奖。

这一获奖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历经十余年数千次的实验,终将一丝微光汇聚成夺目的曙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家、唯一实现硅衬底LED芯片量产的国家。

在这一技术产业化攻坚之时,一批海归人员毅然回国加入江风益团队。他们说:“国内有良好的发展奋斗平台,我们要实现中国自己的LED产业梦!”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今天的中国,人人享有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也拥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难得机遇。

7月30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碑前人头攒动。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7月30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碑前人头攒动。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