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迈向伟大复兴新征程

2017-09-08 06:42:0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大厅陈列室内,镌刻着一排排烈士的姓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春。

当年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在此洒下热血,仅仅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共牺牲近4.8万英烈,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而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

在这片土地上,处处生长着忠诚与信仰。

井冈山小井,有一幢两层黑灰色的楼房,仿建当年的模样。这就是红军最早的正规医院——小井红军医院,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前身。

1929年,井冈山失守。敌人对这里来不及转移的130余名红军重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他们说出红军主力去向。

伤病员们忠贞不屈,全部英勇就义……

“国破山河碎,我何惜此头”。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正是无数革命者和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用牺牲擎起了民族的脊梁。

这是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旧址(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旧址(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曾任红军大学校长的何长工回忆,当时在打仗之前,战士之间只有两句话:一句是告诉我的老母亲,你儿子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牺牲了;另一句话是胜利之后,在烈士纪念册上给我登记一个名字。

九畹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

井冈山雕塑园,青松翠柏间一尊女红军雕像,背手而立,宛若风中高洁的兰花。

她是伍若兰,是朱德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伴侣。

1929年2月初,怀有身孕的伍若兰被捕,敌人如获至宝。面对威逼利诱,她说:“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

数日后,年仅26岁的伍若兰壮烈牺牲,这也成为朱德一生的伤痛。

朱德钟爱兰花。1962年他重上井冈山时,写下诗句《咏兰》称颂兰花的美丽坚贞。离开时,他特意带上井冈兰……

“多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说,信仰的力量,就是共产党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秘诀。

在井冈山时期,经受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大批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中就有5位在此战斗过。

任岁月流转,信仰如日月之恒。

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长江抗洪精神……信仰的力量在这块红色热土上一脉相承。

2017年6月,连续强降雨侵袭江西九江修水县——这里是秋收起义主要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和出发地。

6月24日凌晨,修水县杭口镇党委书记匡美建、副镇长邓旭和党员大学生村官程扶摇前往受洪灾围困的贫困村疏散群众,被暴涨的洪流卷走,不幸牺牲、失联,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

“日夜为公,职务莫问高低。保周边之平安,功高劳苦……”那些日子里,人们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断转发这三名干部的事迹,深情留言。

有奋斗,就有牺牲。即便是当今和平时期,依然不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2013年至2016年间,全国120多名共产党员牺牲在反贫困斗争的决战场上,用生命与付出铺就百姓致富路。

……

 7月28日,观众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拍照。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7月28日,观众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拍照。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信仰,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传承精神之火。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厅内,陈列着起义总指挥贺龙使用过的茶具、笔洗等心爱精致之物,这是他抛弃荣华富贵、铁心跟党走的见证。

1927年,贺龙主动选择跟定中国共产党,率领包括三千湘西子弟兵在内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开赴南昌参加起义……

起义后按照作战部署,部队须转战南下。临行前,贺龙将随身较为奢侈的生活用品都赠予他人。

展柜内陈列着他的一份党员登记表复印件。在“动产、不动产、现金各多少”一栏,填写着:什么都没有了。

“他把一切都交给了党。”贺龙的女儿贺晓明这样说。

因为信仰,本可养尊处优偏向荆棘而行,本可锦衣玉食毅然向死而生。

在井冈山小井,有一块没有经过任何雕琢的墓碑,上面镌刻: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

墓地虽小,容纳的却是一个高尚的灵魂;碑文虽短,写就的却是生生不息的信仰。

为了革命事业,曾志先后将三个儿子送给他人,历经骨肉分离之痛。失散二十多年重聚后,已是“高官”的母亲却不徇私情,让儿子继续务农;亲孙子想办个“农转非”,彼时正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她却婉拒;去世后,她留下遗言“我的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

“您所奉献的远远超过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女儿陶斯亮这样评价。

信仰如火焰,能检验作风的成色,淬炼正气与风骨。

2016年9月6日摄,这是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2016年9月6日摄,这是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