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对哈佛发表成果中氢的“金属化”的重要证据之一——展示样品具有强烈反射的金属光泽,尤金·格列戈良茨与合作者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哈佛大学的工作可能在较低压力下就已失去氢样品,因为随着压力的增加,样品腔会不断缩小,氢样品会不断扩散至金刚石和封载样品的金属垫片中。“这导致哈佛团队未能提供氢存在的谱学证据,也使展现出来的样品金属光泽跟周围的垫片光泽没有区别。”
不仅如此,亚历山大·冈察洛夫与合作者重新检验比较哈佛团队声称的金属化的反射率数据后表示,该光学特征结果并不是来自于氢样品本身,“由于哈佛大学研究者未能提供氢从气态连续演化到原子金属态的详细过程和路径,因而他们的观察结果与氢性质的转化没有必然联系”。
80年前,固态分子氢被预言在高压下分解成类似于碱金属的单原子金属。亚历山大·冈察洛夫指出,“我们对氢在高压下金属化深信不疑,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声称在更高极限压力下实现氢金属化的报道都值得信赖”。
实际上,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包括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哈佛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所等单位声称合成“金属氢”的报道已有6次之多。然而,尤金·格列戈良茨认为,“氢的金属化问题从来就没有真正解决,仍需要等待将来完成”。
回应 “中国研究团队误解了相关信息”
哈佛大学教授兰伽·迪亚斯在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所在的研究团队所得出的结果没有任何自相矛盾的地方。来自中国的科研团队的人员并没有认真阅读他们的整个文章,并误解了相关的信息。“具体来说,他们误解了我们文章中图片信息,并做了完全错误的图片分析。”
对于上述关于压力测量的质疑,迪亚斯教授回应称,“我们测量压力使用的是标准的校准方法——金刚石拉曼法(Diamond Raman)。我们有光电导数据可以说明,这种测量压力方法是具有高度传导性的。”
他进一步指出,他们研究团队最新的实验将这一数值调整为了495万倍标准大气压。这对他们的研究来说是一大突破性进展。对于这一新结果,他们已在论文中详细介绍了这一实验的过程和程序,以便任何人能够复制。
迪亚斯说,这一结果复制完全不困难。最近的实验团队已经实现了480万倍的标准大气压力,而且观察到了此前他们观察到的结果。此前,他们的实验室也有参观环节,来自全球的高校研究学者都可以到这里来亲眼见证金属氢样品。“我们对我们制造了金属氢这一结果非常自信。来自其他团队的研究也证实了我们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