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庆一家医院眼科手术室正在进行一台特殊的眼科手术,通常情况下,只需3名医护人员配合完成,而这台手术用了4名医护人员。
多出来的人干啥?她的任务很重要:手术过程中,双手扶住患者双腿,保持患者双腿抬起,与上半身保持近90度的幅度。
这台特殊的手术背后有一个暖心的故事。老人从贵州被子女送来,即将失明的他需要手术,但老人后背驼起,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平躺着进行眼部手术。
昨日,李志刚正在接受白内障手术,医护人员一直扶着老人的双腿。本报记者雷键摄
老人身体特殊
前后多家医院求医未果
“医生,我爸就剩这一只眼睛了,求求你们帮帮他!”61岁的李志刚是被儿子李安江背到医院来的。他们来自贵州桐梓县新站镇,在赶到新桥医院前,已经前后去过多家医院,均被告知手术无法进行。
李志刚,至今不能直立行走、颈部不能动、上半身完全僵硬。5年前患上白内障,病情越来越严重,现在右眼已经完全失明,左眼仅能看20厘米远的东西。
白内障手术本是个小手术,老人被拒绝做手术的原因,在于老人身体特殊。30年前,他曾因为一次意外受伤,没钱医治,导致整个脊柱慢慢变形,现患有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脖子不能动,无法平躺,而白内障手术和术前的相关检查,患者必须平躺,面部水平面向医生和仪器。
“我们家6兄妹,父亲有残疾,艰难把我们养大,唯一的左眼再保不住,他就是双目失明,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得下去?”李安江说。令兄妹几人感到庆幸的是,这一次,接诊的医生没有拒绝,而是答应他们会想办法,“她告诉我,做好给父亲做手术的准备,手术怎么做,由医生来想办法。”
不手术可能失明
为了老人医生想尽办法
“怎么办?没法查视力,没法用仪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眼科,接诊的医生们这几天也在为如何给老人做检查想办法。若再不抢时间,老人很有可能失明。
听说接诊了一个特殊病人,眼科主任袁容娣教授找到老人,查看具体情况,她被眼前的情况惊呆了。“对于眼科手术来说,这样的情况太糟糕了。”袁容娣教授说,老人不仅有严重的白内障,还有葡萄膜炎,如果不手术,左眼视力会逐渐消失,和右眼一样,失明。
但老人的身体情况完全不符合基本的手术条件,老人躺下时头部与身体成90度直角,头完全不能接触床,身体唯一能放在床上的是一部分背部。
眼科医生们对他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并试着将老人的脚上举差不多九十度,大家认为,在头部垫上东西应该能满足手术条件。
扶着老人完成手术
手术完成大家松了一口气
昨日下午1:40,老人被医生们抱着进了手术室。
“抬高一点,还要抬高一点,还是不行,下面放一根凳子,然后再放被子……”在手术室,医生将老人扶到手术床上,用两床被褥将老人的腿部抬高,以降低老人头部。
原计划的两床被褥高度不够,医生又找来一沓床单,足有50厘米高,但还是不够,大伙再想办法,找来一根凳子,将被褥、床单垫在凳子上,差不多支撑腿部的凳子高度有1米,这样把双腿搁在上面,然后在颈部垫了一沓被单,老人的头部才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主刀专家刘翔教授根据病人的情况调试好了手术仪器位置。
此时,老人肩部支撑在床上,两只手紧紧握住凳子的脚,努力保持最好的姿势以进行手术。为了确保双腿不滑落下来,手术室特意安排了工作人员扶着老人的双腿。
“老人家,你能支撑得住吗?不行就告诉我们。”手术现场,医生问道。“我可以,能坚持,就是把你们委屈了。”老人说。
眼科教授刘翔和医生们快速地消毒、拆开手术包、手术……希望快一点为老人完成手术,他们知道老人仅靠肩部支撑,需要很强的毅力。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大家捏着一把汗,担心手术中途,老人坚持不下来而中断手术,但整个手术中,老人没哼一声。
“老人家,能看见我的手吗?”18分钟后,当刘翔专家手指在老人眼前晃动时,他说看得清,比手术前更清楚了。此时,手术室的每一位医生都松了一口气。
手术室外,众多等待手术的家属和患者得知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手术后,无不为老人和医生捏把汗。当老人被搀扶出手术室,有人竖起了大拇指,为老人的坚持,为医护人员传递出的满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