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台湾一母亲要儿上网讨赞:集满20000个就不离婚

2017-05-21 02:46:11    看看新闻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集满2万个赞就不离婚”离谱母要儿上网讨赞被骂翻

台湾一名母亲日前在社群网站发文,要儿子拿着一张纸讨赞,纸上写明“若讨得2万个赞才不会离婚”,照片曝光后引来大批网友痛批她,“拿离婚开玩笑”、“有这种妈妈真可怜”。

从照片可见,一名男童拿着一块纸板,上面写有:“我妈妈说:我如果得到2万个赞,就不会跟爸爸离婚,请帮我按一个赞。谢谢您。”

事后,该母亲又上传一张图片,是父母与男童的合照,这次男童手上仍持看板,上面改成写着:“谢谢大家给我赞!让我的家回到幸福,我和我妈和我爸谢谢大家无私帮忙。”

大批网民看罢纷纷责骂该名母亲,“若我是你老公,我只希望快点离一离”、“我偏不按,最好是赶快离!”、“何必要拿孩子作秀?”、“原来你们的婚姻也只值2万赞”

新闻多一点:女子痴迷微信求赞变成心病天天讨赞被朋友疏远

机场、车站、商场,但凡有人群处皆有低头族,看手机、刷微信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过,你知道吗,点赞控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且听厦门市第二医院心理门诊朱丽君医生是如何说的。

天天讨赞被朋友疏远

今年8月,心理门诊来了一位姓黄的女士,她是一名企业的销售人员。痴迷微信,看到别人“晒”那么多东西,更促进了自己“晒”的欲望,常常将生活感悟、自拍照发送到朋友圈,“晒”了以后,她百爪挠心似地不停刷屏,急于知道别人是否已经点赞。

时间久了,朋友点赞热情下降,黄女士感到不安,有时当面向同事讨赞、群发信息求关注,却招他人反感。面对朋友的疏远,黄女士联想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开始怀疑自己的个性、交往能力、经济和社会地位,因而渐渐变得郁郁寡欢。

“点赞控”易患抑郁症

“这就是典型的‘点赞控’”。朱丽君医生表示,除了“点赞控”外,其实“刷屏控”、“养生控”也是心理疾病,他们都想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从中获得自我的满足感。像黄女士这样每天发十几条甚至几十条微信到朋友圈的人,或有较严重的自恋倾向,这类人群若缺乏他人认同,则易于产生负性自我评价,导致自我攻击,如再缺乏有效调节时,则易患上抑郁症。而对于“点赞控”,朱丽君医生建议这类人群应积极参与现实活动,多花时间陪伴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建立稳定的社交圈子,增强自我价值感。

微信朋友圈讨赞、讨红包讨来的是友谊还是反感?

“好朋友,我需要108个赞才能领条毯子,请为我的朋友圈点个赞吧。”很少联系的高中同学常常在微信里群发这样的消息,不愿伤和气的陈小姐只好每次都为其点赞:“不是要给孩子拍写真求赞,就是领各种赠品求赞,这样的行为让人觉得很爱占小便宜。”近段时间,微信“讨赞党”领赠品的热情还未完全消退,又流行起考验友谊的“讨红包”接龙游戏:“考验我们关系的时候到了,是朋友就给我发个红包吧,金额不限。”身边很多同事抱怨,每当看到这样的信息就觉得很反感,友谊和情感也不是靠这样体现的。

热议

老同学向她求赞陈小姐鬼火

平时人们会用微信来交流、联络,还通过微信发送现金红包福利来略表心意。然而,商家也运用了微信朋友圈打起广告,只要集齐一定数额的赞数就可以领取相应奖品。陈小姐的高中同学就酷爱参加类似的活动,“领洗车卡,给小孩拍写真,领面膜等等。每次她发微信来都是求赞的,除此之外从来不会联系。”陈小姐说,虽然不经常联系但毕竟同学一场,每次都是强忍怒火为其点赞,心里却非常厌恶这个老同学。

红包成衡量友谊标准王小姐很烦

近段时间,微信讨要红包迅速热闹起来,热度远远超过了讨赞。“太烦了,今天某某又给我发微信消息了,说是看关系铁不铁就看我给他发的微信红包的金额了。想着就来气,我真想把他的微信删了,但又觉得这样不大好,大家毕竟以前在一个公司上班。”王小姐抱怨道,近日微信朋友圈都被乞讨红包的信息霸占了,临近中秋、国庆,这样微信乞讨红包的消息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令她纳闷的是,红包竟然成为一种衡量友谊的标准。

发了100多元红包王小姐有苦难言

“最穷的时候到了,是兄弟的给我转6.66元,喜欢我的人就微信转账给我3.33元,爱我的人就转13.14元,自认为是好人的就转5.2元,最爱我的人就转9.99元,不愿意搭理我的就算了。我也就玩这一次,我就想看看有多少人在乎我。”读完微信,王小姐默默地给对方发送了6.66元红包。王小姐说:“每次发这种红包心里都很不爽,有种被对方盛气凌人抢走钱,自己还有苦难言的感觉。但碍于情面只好发送红包给对方,这些天已发了100多元的乞讨红包了。”

表态

支持方觉得挺好玩

“微信红包其实挺好玩的,大家就图个开心,反正大家的红包金额都是比较小额的。”陆小姐说,她很爱玩要红包的游戏,不过只和相处熟悉的朋友讨要,和不太熟悉的人还是不好意思开口。

赵先生很热衷抢红包的游戏,他得意地说玩乞讨红包没几天就赚到了300多元,“我是抱着玩玩的心态群发乞讨红包的信息,你愿意给最好,不愿意给也无所谓。但没想着赚钱,只是觉得好玩而已。”赵先生说,讨要个几元钱的红包不至于影响到朋友之间的友谊。

反对方不要当回事

“最近我的朋友圈都被索要微信红包的消息刷屏了,初时觉得没什么慢慢地就反感了,情感友谊也不是索要来的,四处讨要几元钱的红包又能做个什么用?”微友刘先生说,微信红包刚出来的时候挺新颖,但用来考验情感胁迫红包就让人心理上难以接受,最好是把它当成一阵风,不必纠结该不该发。

观点

微信红包是你情我愿的事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全国律协刑委会委员、昆明律协刑委会主任李春光表示:微信讨要红包的事并不在法律调整范围,这是一种一个要、一个愿意给的现象。“我自己的微信圈也收到过这样的消息,也给了红包。我觉得微信讨要红包是一个无可非议的现象,是你情我愿的事。”

春城晚报记者陈筑凌实习生王居希何官池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