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为什么中国专家不研究穿山甲?因为,早被吃没了(3)

2017-02-07 07:47:42    东方网  参与评论()人

穿山甲是鳞甲目动物,从演化角度来看,鳞甲目其实是演化相对成功的一类物种:穿山甲分布遍及非洲、亚洲,繁殖不算快,曾保持过稳定的数量,这说明它们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近年大幅度消失,一是因中国人对野味、药用的需求,利用效率低,但需求量大;二是对环境的破坏。穿山甲依赖相对完整的丛林生态系统,如果林子被砍伐,穿山甲就很容易暴露在人类视野里,更容易被抓到了。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国内使用穿山甲制品,有没有正规合法的引进渠道?

曾岩:国内的穿山甲种群已经商业性灭绝了。如果说国外进口,亚洲的渠道早在2000年就实行了“零配额”,就是彻底禁止了。非洲穿山甲的引进也是十分罕见,非洲有穿山甲分布国想对华出口,但是因为检疫问题没有过关。

国内现在还有大量的穿山甲消费,国家林业局规定了全国每年穿山甲片消耗总量要控制在2.5万公斤,主要用来做中药,其中70%作为饮片,30%制成中成药,并公布700多家定点医院名单,在医院外购买穿山甲甲片也是非法的。

三联生活周刊:那国内每年消耗的大量甲片都是从哪里来的?

曾岩:各省都说这是自己的库存,也有一部分是合法从国外原产国进口的。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类似麝香、羚羊角、穿山甲甲片这些野生动物为原料的药材都是国营单位收购,统一放入库存保管,所以一开始还是有这个库存的量。

国内只统计每年消耗的甲片数量,并没有统计各省库存到底有多少。我国从原产国合法进口的甲片是药用甲片的重要来源。UNEP-WCMC数据显示,2001~2014年我国共计进口了6248公斤甲片,远远低于官方公布的2008~2015年的年平均消耗总量2.66万公斤。

三联生活周刊:这一次穿山甲被华盛顿公约从附录II提升到附录I,对打击国际走私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吗?

曾岩:当然有。华盛顿公约属于国际法,被称作唯一“有牙齿”的自然生物多样性保护类的国际条约。“牙齿”的体现,是被列入公约附录的动植物包括制品,如果在通关过程中没有许可证,就要被视为走私,交由海关的缉私部门处理。

附录II的物种允许国际性商业贸易,但需要许可证,来证明其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附录I是禁止国际商业贸易,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会开小口子,比如博物馆、科学机构标本的交换、种源的交换或者查没的东西返还缔约方。

穿山甲被列为附录I,就是被禁止了国际贸易。比如说我们国家再想从非洲合法进甲片就不可能了,相当于杜绝了中国穿山甲甲片的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华盛顿公约做更改之后,国内穿山甲的保护级别会相应提升吗?

曾岩:目前穿山甲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未来还是得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新。这部名录自从1989年发布以来,基本没有更新过,最近的一次是2003年把麝从国家二级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016年刚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新法规规定了名录要每5年更新一次,据我所知,前几年已经对名录做过一次修订,真正颁布的时间应该会很快了。

华盛顿公约的另一个影响,是要求各个穿山甲的分布国未来要提交国内甲片的具体数量,也就是清查库存。

三联生活周刊:穿山甲可以人工养殖吗?

曾岩: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养殖场。目前养殖技术最好的是台湾的台北动物园,已经有小的穿山甲种群人工繁育到了第四代了。

关键词:穿山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