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背后是穿山甲种群在全球的大范围缩减,根据CITES的数据,中国穿山甲在过去21年里数量减少了90%,早在1995年就已经“商业性灭绝”,无法支撑商业性使用。至于亚洲、非洲穿山甲具体的种群数量,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曾岩告诉我们,即便在缔约方大会上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种哺乳动物行踪隐蔽,又在大量捕捉中总量急速下滑,只能根据目前走私查没的数量和森林破坏的情况,做一个趋势性的估计。
就在2016年12月27日,上海海关通报查获了一起目前中国海关查获的最大一起穿山甲鳞片走私案,涉案鳞片足有3.1吨。这批鳞片从非洲非法进口,相当于有5000~7500只穿山甲因此被残忍杀害。案件嫌疑人从2015年开始在非洲收购穿山甲鳞片,夹藏装箱运送至国内,这意味着已有更大数量的穿山甲因为这些走私分子而遭劫。
2016年12月27日,上海海关查获了一起大型穿山甲鳞片走私案。这批鳞片从非洲非法进口,足有3.1吨,相当于有5000~7000只穿山甲因此被残忍杀害
当我们想因此案采访研究穿山甲的动物学专家时,却尴尬地发现,国内几乎没有相关的专科学者。曾岩告诉我们,近年国内已经罕有野外穿山甲观测报告,即使是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都是过去的旧洞。学界很少有人做穿山甲研究了,“野外种群之少,已经支撑不起一个科研队伍了”。
就穿山甲的保护,我们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岩。曾岩博士在国家濒科委担任主任助理,长期参与国内濒危物种的保护、贸易等调查工作。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国际上走私穿山甲最严重的是哪些国家?
曾岩:主要还是东南亚、非洲向中国走私。像老挝、缅甸,会通过云南输入。其他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经过越南走私到广西,或直接过海到广东。非洲主要向中国走私的是穿山甲甲片,目前没有专门的溯源分析,主要来源国还不太清楚。
通过陆路走私的穿山甲,大多是活体、小批量的。如果是海运,通常是胴体,一般是在冷库里装满,等到风险比较低的时候才走,这种海关一查就是一船。
走私入境的穿山甲。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自己的穿山甲在境内是怎么销售的?
曾岩:大陆的穿山甲基本上没有了。把中国穿山甲这个物种评为“极危”,就是因为现在基本上找不到了,可以被认为是商业性灭绝,就是已经无法支撑商业利用。20世纪60年代至2004年,中国境内的中国穿山甲数量减少了89%到94%,这些年我们去各个保护区调研,已经都找不到观测记录了。目前国唯一的稳定种群是在台湾。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国内穿山甲种群会消失得这么快?中国人在怎么消费穿山甲?
曾岩:消费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肉类,南方的一些省份会把穿山甲当野味,吃它的肉;一种是用甲片,穿山甲的甲片是中药的基础药材,每年都有很大的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