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应该说是一种特殊的施暴行为。但在过去很大一段时间内,学校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只是将之当成“学生争执”淡然处之。在这种认知前提下,多数学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欺凌预防、介入和应急处置机制。由此,常态化防范的缺失,直接导致极端恶劣的个案一再频发。在一些校园里,教师很少会对“被欺凌学生”的投诉足够重视,而那些长期施暴的“危险学生”也很少会得到足够的风险评估和事前干预。相较于校园欺凌的普遍程度,我们的学校显然还未形成一套与之对应的标准化的处置方式。
时至今日,在一次次的个案之后,在一轮轮的讨论之后,我们理应找到一套广泛适用的经验和方法,来有效地保护孩子们不再遭受暴力与欺侮,治理“校园欺凌”,最怕的就是“和稀泥”,只有对这样的个案“零容忍”,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网文《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节选:
今天是儿子十岁的生日,是个大日子。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顶着星星早起去上学,而是睡到太阳透过窗帘缝隙,刺到了眼睛。起床后,我又开车排在四环一点点向前蹭,而导航的目的地不是学校,是北医六院。
漫长的等待,见了医生,开了一堆检查单子,拉着孩子楼上楼下在迷宫一样的诊室里穿梭,终于在医生下班前取到了所有的报告。
女医生很无奈的看着我,一个小时前她就应该下班了,但是看到我拿着中度焦虑、重度抑郁的报告回来,她还是很尽职的坐下来在病历上写下了诊断:急性应激反应。
“不要再让孩子上学了,在家休一周,学习什么的没那么重要,家长自己在家教教就行了,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起这件事,不要让孩子有任何压力,你们大人得去承担,去把这件事解决了。记住!不能带孩子去解决,你必须保护他。哎,你们哪个学校的呀?”第一次看病听到医生说这么多话。
“哦,中关村二小。”我恍如隔世般回过神,回答了医生。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着命生下了儿子;十年前的今天,儿子拼着命来到我身边。
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见,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
上周四,课间操时,他一个人去卫生间小便,随后同班的两个男生跟了进来,一个堵在他所在隔间的门口大喊:“xxx我要打开门看看你的屁股!”
由于那个隔间的门锁坏了,儿子很怕,很怕那个一直找他麻烦的胖子会冲进来,他想要赶快尿完跑出去,就在这时,另一个男生从旁边的隔间扔下了一个垃圾筐,正砸在他的头上,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他一脸一身。那两个男生见状,哈哈哈一阵嘲笑跑走了……
卫生间里又剩下他一个人,这时他开始哭了起来,他说自己太害怕了,一脸都是尿特别臭。因为很多男生淘气,经常会尿在垃圾筐里。
当他回家告诉我这一切时,孩子已经抖成一团,我想安慰他拉他去洗澡,他立即嚎啕大哭起来,告诉我他已经在学校用凉水冲了好久好久,已经没有臭味了。
天啊!当我把他哭着说出来的断续片语连在一起的时候,我才知道,他遭遇了校园霸凌,在小学四年级的男生厕所里。
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无论多么艰难,妈妈都要带着十岁的儿子向校园霸凌说NO!
该怎么看待“校园欺凌”?
我们都该读一读小说《蝇王》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着命生下了儿子;十年前的今天,儿子拼着命来到我身边。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见,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这样的文字让每一个为人父母者读来动容。虽然事情的具体细节还在核实,但校园欺凌的话题,再一次引发了社会的集中关注。
刷爆网络的“中关村二小事件”仍在发酵,不禁让人想起了威廉·戈尔丁在1954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蝇王》,这部小说讲述了一群流落荒岛的孩子,因缺乏成年人指导变得十分混乱,最终演化为野蛮原始人的故事。
文艺作品,从来都是对生活的映射。
“中关村二小事件”背后,让人想起的还有不久前陕西省蓝田县一个初中女孩因被嫁祸“在其他宿舍偷钱”,留下字条后离家出走;16岁的福州永泰县东洋中学学生小黄遭同班同学围殴至脾脏严重出血……
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暴露出学校、老师、家长、孩子等各方面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依然严重不足。校园欺凌,不能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
面对“校园欺凌”,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防微杜渐,让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环境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