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分子还假冒在中国慈善联合会领奖的短视频,他们通过把这些短视频发在微信群或者App里,以高回报来诱导他们投资,由于诈骗行为都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使得追踪和打击变得更加困难。
中国慈善联合会传播部副主任孙彦博:这些App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访问,它都是以通过安装包的形式来获得的,都是通过人传人、通过群里下载,它会绕过安卓或者苹果的正常验证手段,相当于通过后台来安装。
“拉大旗作虎皮”所谓慈善项目有何套路
先巧立名目、再用所谓的“红头文件”唬人,针对此类项目,不法分子到底用了哪些套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也对此进行了揭秘。
诈骗分子假冒了基金会的网站,在网站上还伪造了一些国家机关的政策文件,诱导不明真相的公众下载手机端“客服软件”和“共赴小康”App,投资一些所谓的慈善项目。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秘书长马中胜:相当大的迷惑性,现在手段越来越高,像以前都是口口相传的,那么现在他们可以仿造出看似很真、很有欺骗性的假冒官方的、假冒中央部委的文件,不容易去辨别这些文件的真假。
工作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诈骗分子通过伪造的基金会官方网站诱导公众添加App后,便开始兜售所谓的与民生相关、乡村振兴相关的投资收益型产品,包括智能电网、南水北调、中西部产业大转移等假慈善项目,并承诺远远高于市场价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