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看中国舱外航天服的“飞天”之路(2)

航天服工程室主任陈景山:一些年轻人没干过航天服的,通过(曙光航天服)至少熟悉了航天服是怎么回事,等于把曙光号研制经验、技术和条件,把这个东西给继承下来,要没这个基础也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2004年,我国启动舱外航天服的研制,尽管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面对的依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近百种单机产品,数万个零部件,都要装到只有一件衣服大小的空间里,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服工程研究室主任张万欣:真的很难,在攻关过程中,所有的单机产品都是从无到有我们自己设计生产出来的。这一个狭小的空间装那么多产品,首先有一个总装设计,总装做完了之后,你就得考虑整个系统出来了,你怎么去验证整套服装的性能、功能和它的整个环境的适应性等等。当时过程我们服装将近100种单机,应该说在整个研制过程中都归过零。

归零就是说它出了问题,分析它的故障原因,还有故障能复现,然后它的机理必须是清楚的,措施是验证有效的才能归零。

头盔是舱外服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可以为航天员的面部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密闭大气环境,科技含量极高。在研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攻克了包括材料、工艺、功能设计等等难题,好不容易把产品做出来了,一上试验台,大家都傻眼了。

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尹锐:当时在做实验,你会发现它里面就有那种银丝,我们叫银纹,它又不影响你的性能,这又不影响你的密封性,但是你(银纹)为什么出来,我们归了无数次零。

无数次的归零,却依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整个的工程进度,这可急坏了大家,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