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黄码”医院的抗疫之战(7)

4月29日清早,东院区开始接诊从封管控区来的“黄码”透析病人,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看到医护时激动得哭了。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马嘉豪在为患者进行透析上机操作。受访者供图

让余永武省心的是,每一次透析里,就医保障指挥部起到了很大作用。和居委会联系,派车转运都不用科室操心,指挥部将需要透析的病人数据统计好,告诉血透室负责人熊敏。

4月25日朝阳区划定临时管控区时,指挥部便成立了。垂杨柳医院面临的就医压力在指挥部这里,具象成了直观的数据:从4月25日朝阳区划定临时管控区到5月8日提级管控,被“封”在小区内的居民从20万人增加到45万人,覆盖面涉及潘家园、双井、劲松、南磨房、十八里店、小红门这“三街三乡”。

朝阳区提级管控的同一天,垂杨柳医院接到通知,全院只收治封管控区居民。原则上“三街三乡”的封管控区居民,能收治到垂杨柳医院,就全部收治,如果垂杨柳医院医疗保障压力过大,再联系朝阳另外5家定点医院收治。

指挥部如同中枢,连结社区与医院的各个科室。居民将就医需求告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果社卫中心初步判定无法解决,会将统计信息汇入指挥部。被抽调到指挥部的普外科医生徐宏征计算过,最多的一天,指挥部处理了500多个电话,其中绝大多数协调帮助社卫中心解决,另外100多个确需去医院的患者再协调分配给医院。

垂杨柳成了“黄码”医院,但是对于余永武和他的透析团队来说,既然有两个院区的条件,就不能把非封管控区域的患者直接推到别的医院。

于是科室又熬了一个大夜,在5月11日病人稍微少点的夜里,把设备再次转运、消毒,完成两个院区的功能对调。本部院区来接纳封管控地区的“黄码”患者,而风险较小的东院区,用来接收非封管控区患者。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