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中纪委网站:有人借主动投案之名 行对抗审查之实(5)

“实践中,精准执纪执法甄别主动投案,须深刻理解主动投案的内涵及外延,规范受理程序,准确把握适用条件,有效认定投而不供、先供后翻、以小掩大等虚假投案情形。”江苏省高邮市纪委监委第六审查调查室主任凌剑认为。

“害怕”和“侥幸”交织,是部分问题干部不愿向组织老实交代问题的重要原因

“我知道这两人被留置后,区里也有几个镇领导干部的问题正在调查核实阶段,我与他们都有不正当的经济往来,心里非常害怕。但同时又心存侥幸,想着主动跟组织交代这个问题,其他的能躲就躲过去了。”2020年4月到6月期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政协原副主席蒋某某、原副区长苏某某相继被留置。在害怕和侥幸这两种心理交织下,江都区仙女镇原镇长魏正龙选择了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

和魏正龙一样,“害怕”是不少问题干部主动投案的最大原因。2020年,全国共有1.6万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6.6万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问题。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持续高压反腐态势形成的强大震慑。“特别是十九大之后,落马的一个接一个,这也是一种震慑。当时就是吃不好、睡不好。我也把我自己的这些事儿捋了捋,觉得跑不了。”专题片《国家监察》中艾文礼的自我剖析,反映了许多问题干部选择主动投案的心路历程。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廉政法治中心主任魏昌东表示,这种主动投案显现了“寒蝉效应”。“秋天到来,‘蝉’从他人处境中感受到了危险。主动投案是一种明智选择,相比落马,这种选择还可以有一定的主动性。”

“害怕”促使问题干部走进纪委监委的大门,而“心存侥幸”又是他们以各种伎俩对抗组织审查的心理底牌。这种侥幸心理,既包括对特定关系人“绝不说出去”承诺的无限幻想,也包括对组织掌握情况以及查办线索能力的错误预估。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