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复活”青铜神树:三星堆跨越90年的考古接力(2)

2019年12月20日,纪念三星堆发现90周年大会在四川广汉举行。曾作为实习学生参与1986年挖掘的朱章义(现任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和霍巍(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又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忆起当年。

那时,朱章义什么也挖不到,看到不远处的同学一直在出土陶片,他很着急,霍巍便说,“要不你也去那挖一挖?”

事实上,两人说话的地方,距离一、二号祭祀坑不过几米远。“要是你当年跟我说‘继续在这挖挖吧’,说不定那次我们就发现(一、二号坑)了呢。”朱章义打趣

道。

重塑神树

实际上,青铜神树出土时是一二百片破碎的青铜,没人知道这些将组成什么。

“全是碎片,和泥土混在一起。”今年74岁文物修复师杨晓邬仍能回忆起30多年前的场景。他介绍,古人把精美的祭品敲断、火烧,然后埋进土坑,交付给神灵。而几千年后,这成了给文物修复师们出的难题。

“复活”青铜神树:三星堆跨越90年的考古接力

杨晓邬和修复的青铜头像。受访者供图

从1974年开始修复文物起,杨晓邬见过太多青铜器,但面前的这堆碎片还是让他皱眉,“没有出土过类似的,也没什么资料可查,这怎么修?”他只能依稀辨认出一些圆杆和弯道。

将较粗的圆杆放在一起,再把剩下的拼对,杨晓邬大概能感觉到,这是树的形象。因为器物体型太大,修复室容不下,就在室外搭棚进行拼接,这个过程在专业术语中叫“预合”。

修复青铜器,要根据碎片上的断茬口进行拼对,腐蚀不厉害、铜质较好的,可以用“锡焊”——这是从宋代就有的青铜器修复焊接方式;锡焊不了的,就粘接,再把多余的胶打磨平整,再做旧、做色。

太阳器、眼形器、铜尊、铜罍被一个个修复好。那座青铜大立人出土的时候,拦腰断成了两截,方形底座也瘪了进去,杨晓邬把凹进去的部分一点点敲出来,这很考验技术,一不小心就会破坏文物。锈蚀严重的底座撑不起立人的重量,他就在里面加了个铜座。

一尊尊青铜头像也现了真容。有的戴着一层金面罩,时间让铜头和金面之间生出一些氧化物和泥土,杨晓邬仔细清掉,“把铜头修起来,再把金面还原上去。”金色映着青灰,那是一张刚毅而肃然的脸。

而那棵青铜树,从根部开始“预合”,历时六七年,在杨晓邬等多位文物修复师的巧手下,大体恢复了其本来面貌,重新变得灵动起来。

“复活”青铜神树:三星堆跨越90年的考古接力

杨晓邬在修复青铜神树。受访者供图

这个被命名为1号神树的镇馆之宝,被安放在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最后一个展厅中央,代表着古青铜器制作的巅峰。

朱亚蓉对神树的感情很复杂。这是最能美进她心坎的器物,也是最让她挂心的展品。

作为三星堆博物馆现任副馆长,早在1996年博物馆尚在筹建时,朱亚蓉便来了这里。她还记得布展时给神树装玻璃柜的艰难,“树很大,将近4米高,展柜将近6米高,玻璃特别长,十几个人才把一块玻璃拉上去。”

圆形的底座上,分成三段、套接而成的圆杆状树身向上延伸,生出九根弯弯的枝条,或上扬或下垂,向上的枝上立着一只昂头的鸟,一条龙只剩半个身子,头朝下地悬在树干旁侧,尾部缺失。

这是一棵仍然残缺的青铜树。

“复活”青铜神树:三星堆跨越90年的考古接力

青铜神树树干旁悬着一条龙,龙头朝下,尾部缺失。图源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