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农民工子女如此“寒门贵养”“未富先奢”为哪般?(2)

农民工子女如此“寒门贵养”“未富先奢”为哪般?(2)
2021-01-15 15:11:38 工人日报

石春艳是张梓萱的班主任,已经工作31年,她越发觉得如今的家长娇惯孩子。“以前家长帮着老师一起‘教训’,现在老师教训一句,家长恨不得冲过来跟我理论。”让石春艳最为感叹的是,孩子们的物质条件太过“富足”。23个孩子,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零食方面,最困难的家庭也会准备一袋干脆面,一天装一兜子的也有不少。

不只是留守儿童生活“富足”,一些随迁子女也赶超了城里娃。

素描、油画和钢琴,14岁的李舒飞在疫情发生前每个周末要上三个兴趣培训班,月支出1800元。看上去李舒飞父母收入不菲,实际上,父亲是保安,月收入1800元,母亲朱丽是一家超市的临时销售员,月收入800元。“李舒飞的兴趣班算是少的,班里哪个孩子不是四五个?周末安排得满满的,还有学马术、滑雪的。”朱丽说。

补偿心理作怪,孩子吃苦竟成家长无能

“我和她爸一整天在工作,到家累得只想睡觉。没怎么陪过她,心里有愧。”女儿偶尔会给她洗袜子和内衣裤,懂事得让朱丽心疼。“苦不能苦孩子,穷不能穷教育。”接进城就是让她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提升素质,不能像自己一样做一辈子“苦劳力”。

朱丽说,她看到电影中《我和我的家乡之最后一课》里那个没有彩色笔的男孩就哭。她小时候酷爱画画,家里吃饭成问题。小学刚毕业就辍学,“弥补女儿其实就是弥补幼小时的自己。”

然而,私下里,李舒飞告诉记者,她不喜欢美术和音乐,学得很吃力,她还因买便宜的颜料被老师和同学笑话过。

从事农民工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王冠表示,这是补偿心理在作怪,农民工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刻意提高孩子的物质和教育供给,希望培养成“小公主”“小王子”,改变后代命运。还有一种心态是因为见识受局限,认为在物质和教育上满足不了孩子是家长无能。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