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县城出发,车行近一个小时山路,就到了大栗树乡乌木村。记者敲开了村民刘立万家的院门。
1981年出生的刘立万,因打针导致双下肢萎缩,完全丧失行动能力,日常行走只能靠双手。2016年,刘立万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日子不好过,但要努力去做,能做多少活就做多少,哪怕赚得少也要去做。”刘立万说。
近年来,结合当地的扶持政策,刘立万申请了5万元小额信贷,在地里种植香蕉、南瓜和砂仁,还养了一些鸡鸭、鹌鹑和鸽子。2020年,刘立万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摘去了贫困帽。谈及未来,刘立万望向妻儿:“把生活过好,让他们吃得好、穿得暖,让儿子好好读书。”
在云南,像刘立万一样不失志气、努力摆脱贫困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有志气,困难都是暂时的!”残疾小伙谢侣说,“只要笑对人生,付出总能有收获!”9年前,一场车祸导致谢侣双目失明,第二年一场车祸又夺走了他母亲的生命。生活困难,他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改变是从一场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开始的。在云南省各级残联的帮助下,谢侣鼓起勇气,走进课堂,学习按摩技术。很快,谢侣掌握了这门可以谋生的手艺,赚到了失明后的第一份工资。
“云南省很多视力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受文化程度低、残疾程度重等因素限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难以脱贫增收。经调查,我们发现盲人保健按摩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易学可培训,是盲人就业的一个好选择。”云南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高利生说。
截至2020年12月,云南省共建设完成规范化盲人保健按摩机构736个,覆盖了全省16个州(市)的119个县(市、区);共组织各类盲人按摩相关培训10159人次,视力残疾人通过盲人按摩初级基础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81%,盲人按摩师平均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
当生活之品面对生计之需一个咖啡与脱贫的故事就此展开我们用近50张手绘图将水墨淡彩和后印象派融为一体恰如这杯云南咖啡调和了东西方的风味联接了不同人群的生活追求“复兴路上工作室”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