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文冲村两委召开会议,讨论发展菊花、葛根、莲子、中药材等产业,促进脱贫致富的事宜。一番讨论后,大家形成一致意见:村两委组织人员到菊花产业发达的黄山市休宁县考察,文见胜留在休宁县学习技术。同时,动员群众流转土地,争取项目资金对全村的农田进行整治,对水利系统进行治理。
第一桩要费心的事就是流转土地。老百姓把土地看得比金子还贵重,哪怕就是荒在那里,也不会轻易拿出来种什么花花草草。扶贫干部下沉到村民之中,苦口婆心地向村民讲道理:这是扶贫事业,为大家好的,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到菊花基地就业,工资再加上入股分红,这收入就多了。但是,这番话收效甚微,仍然有一些村民说什么也不同意流转土地。
症结在哪呢?一位村里的老党员透露了村民的心声:他们认为村里宣传的政策好是好,就怕以后兑现不了。
“我们把村民的土地流转金先兑现给他们。”文伏生提出建议。大家面面相觑,以村里薄弱的经济基础,眼下哪里有钱支付这些流转金呢?
文见胜把胸脯一拍:“流转金我先垫付,以后有收入再还我就行了。”
这一招果然见效。村民们见到了实惠,也见到了诚意,纷纷把土地流转出来。
文见胜甩开膀子开始干了。他来到全国菊花产业发展先进县——黄山市休宁县,这里群山环抱,花田密布,文见胜感觉这里连空气都是清甜的。他潜心学习钻研,拜老农为师,向专家请教。近半年的边干边学,虽然文见胜人变得又黑又瘦,但他已成为种菊花的专家了。
学成归来,文见胜决定在文冲村先试种五十亩菊花,因为要到7月才开花,便命名为“七月菊”。初次尝试,说文见胜没一点胆怯,那是假的。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有大胆往前走了。
“田间种苞谷,地里栽红薯,要想吃得饱,全靠天色好。”这句口头禅,是过去贵州省江口县黑岩村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个半山腰上的村庄,红心猕猴桃、百香果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