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大热”要保持冷静
教育部日前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增设专业点2072个,其中备案专业点1831个、审批专业点241个,撤销专业点416个。据了解,新增备案本科专业最多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新增审批本科专业最多的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被撤销最多的专业是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技术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产品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我国高校新增专业,分为备案和审批两种,备案是高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除外),需报教育部备案;而高校设置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则需经教育部审批。
对于此次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舆论关注较多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专业成“热门”,而多年前曾是“热门”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却面临被撤销的命运。这是耐人寻味的,也恰恰反映出我国高校设置专业存在的问题,即在设置专业时,缺乏充分论证的过程,不充分考虑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盲目追逐热门,导致热门专业在很多学校“一夜之间”就开出来,可专业却没有办出特色。同时,专业人才培养供给超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眼就“热门”变“冷门”。可以预见,如果大学不对专业设置进行充分论证,目前“大热”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很可能在10年后又面临被撤销的命运。
在对专业设置进行改革之前,我国大学设置专业,除少数学校试点备案制外,大部分学校的专业都需要经过审批,这被认为不利于学校自主设置专业。大学在设置专业时,存在包装,主要应付上级部门审批的情况,“千校一面”“一哄而上”举办某类专业,重复举办专业的情况,就是这样产生的。为此,我国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时,通过普遍实行备案制,把专业设置自主权落实给大学。
央广网重庆11月12日消息(记者赵聪聪)2018重庆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院士论坛暨签约仪式11日举行。本届论坛上,院士工作基地、产业投资基金等合作协议成功签署,三位院士围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多角度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