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斯科特外周血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他们发现,确实有不少基因的表达在太空中变得不一样,但这些变化有91.3%都在斯科特返回地球的6个月之内恢复原状,剩下还有8.7%的基因表达还没恢复好。这些基因表达影响着身体的免疫、代谢等生理过程,至于变化是好还是坏,能否完全恢复,还有待后续研究。
“实际上,人在正常生活中也有基因表达的变化,比如,熬几次夜都会导致基因表达发生变化。”郑永春说。
显然,论文中说的是基因表达变化,而非基因本身的变化。要知道,人体的DNA即使发生1%的改变,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毕竟,人类和黑猩猩也仅有1.2%的遗传编码不同。
谣言二
太空中不穿航天服人体会爆炸
受某些科幻电影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失去航天服的保护,航天员会在太空中爆炸,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航天员要出舱行动,一定要穿航天服,在舱外活动的时间,一般为3—6小时。航天服虽然叫服装,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载人航天器,将人与恶劣的太空环境隔离开,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环境。”郑永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果航天员不穿航天服而暴露在太空当中,虽然必死无疑,但不会像人们认为的那样会膨胀爆炸。
研究资料显示,如果不屏住呼吸,航天员暴露在太空10秒钟后,会有很多较轻微的问题出现,包括晒伤,可能出现减压症,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轻度、可逆、无痛苦的肿胀;暴露半分钟左右还不太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然后,航天员会因缺氧失去知觉,细胞缺氧的伤害不断累积,大概一分钟后死去。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人体的气压虽然大于太空气压,人体会肿涨,但不会爆炸。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综合驻华盛顿记者周舟、驻洛杉矶记者高山报道: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2号”飞行器13日在美国西部开展的测试飞行中,成功飞至距地面约80千米处的“太空边界”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题:为了地球的未来,太空探索需合力 新华社记者杨骏 看似孤寂的嫦娥四号,迎来了太空中的外国“摄影师”。美国航天局7日发布“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对中国嫦娥四号着陆点的成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