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题:为了地球的未来,太空探索需合力
新华社记者杨骏
看似孤寂的嫦娥四号,迎来了太空中的外国“摄影师”。美国航天局7日发布“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对中国嫦娥四号着陆点的成像图片。距月球约330公里之外的高空,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这一瞥,似乎要对世界讲些什么。
“抢先看:嫦娥的月球着陆点”——美国航天局的图片消息标题这样写道。尽管图片上的嫦娥四号只有约两个像素大,但美国航天局展示图片之举,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开展太空合作的机遇之窗。
地球之外,嫦娥四号与美国飞行器都不是各自在“流浪”。孤寂的太空中,人类的合作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美国此次的合作性拍照与展示却来之不易。因为之前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美国总有一个绕不开的“梗”。
美国国会2011年立法禁止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至今有效。难怪美国航天局之前就与嫦娥四号的合作声明不忘补充一句,“与中国的合作透明、互惠、互利”,符合美国政府和国会的规定。
航天事业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影响深远。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合作,提升创新能力、探索人类未知,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而与航天探索能力快速发展的中国合作,也在情理之中。
在美国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航天员马克·沃特尼被困火星,最终在美国航天局和中国航天局的联合行动下回到地球。在影片《地心引力》里,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成了美国女宇航员瑞安·斯通的“救星”。
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民众对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互助,尤其与中国的合作没有任何心理障碍。航天大国积极合作探索宇宙、互助协作,无疑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将为探索地球文明的未来做出贡献。
新华社莫斯科1月16日电(记者李奥 栾海)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16日在莫斯科举行年度大型记者会时表示,俄罗斯与中国在政治领域紧密合作,在经贸和投资领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