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天起,生活被彻底改变,原本充满无数可能的未来,竟被命运裁剪得只剩“求生”。
2000年,在父亲的五金厂旁,陆勇开了自己的手套厂。时年三十多岁的他,正准备干一番事业。“那段时间,正是工厂实现盈利的关键期,得病后,完全没心情管这些事情。”陆勇说。
“又爱又恨的药”
完全确诊后,医生给陆勇提出的主流医疗方案是“骨髓移植”。
按照治疗方案,在等待骨髓配型期间,患者需要通过服用一款叫“格列卫”的药物控制病情。正是这款药,让包括陆勇在内的慢粒性白血病患者“又爱又恨”。
作为癌症治疗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靶向药,“格列卫”真正能将慢粒性白血病变成可控的慢性病。但这款药每盒价值23500元,一盒仅能服用一个月。
“每粒同等重量比黄金还贵,当时群里也就我和一个杭州的病友吃得起。”陆勇说,因为药很小,曾经发生了不少因为掉一粒药,他和家人翻箱倒柜找的情况。
尽管家境不错,但高昂的药物费用,还是让陆勇倍感压力。在吃药等待配对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一共花了56.4万元。他的病也让本该退休的父亲不得不继续上班赚钱,最后在工厂外的路上因车祸身亡,“我如果没得病,他本该退休在家养老。”陆勇至今倍感愧疚。
自救求生
“没有这些经历,你永远不会明白人的求生欲有多强。”陆勇说。
也是从那时起,陆勇开始走上真正意义上的自救之路。
“看,这就是我当初建立的病友群。现在已经有三个群了。”陆勇划着鼠标,看着那些永远黑下去的头像。
陆勇坦言,建群的初衷是为了自救。“我当初其实是想了解骨髓移植的情况,最后才得知成功率并不像医生和我说的那么高。”
为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每天,陆勇都会花上4到5个小时,去国内外各大白血病论坛学习。大学工科的训练,以及国际贸易的工作经历,让陆勇能去钻研学习国外那些最新的治疗方案和经验,“后来我比国内很多血液科医生知道的还多。”陆勇说。
一开始,陆勇了解到的治疗方法国内外都差不多,但坚持不懈的努力总算有了回报。
2004年的一天,陆勇照常打开电脑浏览亚洲白血病论坛,一个韩国病友的经验帖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从2001年就在吃一款格列卫的印度仿制药,每年药费只需要三四千,是“格列卫”的六分之一。“我当时眼前一亮,有救了。”陆勇说。
随后,陆勇在一家日本网上商店找到了这款仿制药,又通过经销商联系上印度药厂,买来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并逐渐由昂贵的正版药替换成廉价的仿制药。
一个月后,陆勇去医院做了体检,报告显示指标正常。
“病友间的信任是很强的,毕竟没谁会去拿自己生命开玩笑。”在陆勇将自己试药结果发布在群里后,病友纷纷前来询问购买方法。于是,陆勇做了十多页中英对照的购买步骤,但还是有病友自己不会买,陆勇才选择去帮忙“带药”。
电影《我不是药神》剧照
小s撞脸黄毛 18日凌晨,小S在社交网络上晒出一张自拍并配文道,“喝醉的代价,乱剪头发”,照片中的她一头黄发凌乱地耷拉在脸上,似乎并无层次感可言,但她本人依旧保持着微笑。
新华社悉尼12月5日电(记者郝亚琳)第八届澳大利亚电影电视学院艺术奖5日晚在悉尼举行颁奖典礼。澳大利亚影片《甜蜜的国度》荣获最佳影片奖,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摘得最佳亚洲影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