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而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就是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牢牢把好扶持对象精准的第一关,首先要保证识别标准和方式因地制宜、综合考量,防止因识别流于形式滋生腐败问题。比如,有地方总结出诸如“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等评定程序,让扶贫工作更具操作性。
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主管部门要对在精准扶贫、精准识别中存在的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问题,通过全面督查、重点巡察、开展“回头看”等方式,及时纠偏扶正,确保“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让群众感受到公平,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
扶贫到哪里,监督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纪检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以精准监督保障精准扶贫。今年5月22日,河南省纪委出台《关于发挥职能作用精准监督执纪全力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把14个职能部门和每年拟定摘帽的贫困县作为监督重点,紧盯精准识别不认真、扶贫政策不落实、资金项目不到位等作风“虚、浮、假”问题,严查落实政策优亲厚友、扶贫资金截留挪用等贪腐问题,以严明的纪律保障脱贫攻坚战顺利推进。
脱贫攻坚,责任如山。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收起自己的私心杂念。要以一心为民的情怀,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抓住“精准”这个关键,出于公心调查摸底,坚持原则认真识别,做到对每户每人的状况了然于心、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真贫户”一个不落下,“非贫户”一个也不纳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地基坚固,大厦稳固。只要脚踏实地夯实精准识别这个基础,坚持把精准的要求贯穿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环节,就能真正拔掉“穷根”,增强“造血”功能,为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