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利益受损投诉无门的消费者以及货真价实的商家都希望找到一个靠山,呼唤相应监管到位,来维护共同权益。
具有借鉴意义的是近年来国家对“电商”的监管。“电商”领域的消费投诉近年来持续攀升,维权难也是消费者反映的普遍问题。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在提高12315专用电话畅通率的基础上,将强化12315互联网及移动互联受理渠道建设,推进12315接入网购平台。
意见指出,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推动社会共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各地将积极推进12315进网络交易平台、电视购物平台等经营主体工作,引导和督促经营者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健全不合格商品退市、消费纠纷和解与消费侵权赔偿等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并落实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
在此之前,不少“电商”企业与12315平台的互通机制已有先例。去年“3·15”期间,中消协对外宣布,在苏宁易购、京东、淘宝、唯品会等17家电商企业启动电商消费维权绿色通道(直通车)平台。随着该意见还有《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的出台,今年启动该平台的“电商”企业势必也会增加。
事实上,早在2014年,腾讯已经在微信平台开展“雷霆行动”,呼吁将微信朋友圈与营销平台区分开来。一方面对部分通过大量添加好友从事商业营销的个人微信号进行联系人数量限制,另一方面对用户举报较多、涉及假货及商业侵权的微信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