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带领村民种树
常昊简介:
常昊,男,蒙古族,1983年1月出生,2001年6月入党,留英硕士,华北电力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新能源公司设备物资部副经理,2015年11月任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第一书记”。
我在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担任第一书记大半年了,已经记不清在这条山路上跑了多少个来回,只记得第一次走上这条路,路上盖满了积雪。
石峡村是一个山村,位于延庆区八达岭镇最西南端,被长城环绕其中,人口不到200人。村里耕地严重短缺,青壮年基本上常年在外务工,造成劳动力不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老人村”,人均年收入较低,在8000至15000元之间,主要靠领取护林防火工资和村集体内兼职工作或者民政补贴,村内党员老龄化严重。
入村不久的一天中午,我到村里老年食堂走访,被村里的大爷大妈热情围住,拉着手说:“欢迎市里派来的第一书记,你来了我们就能过好日子了。”听到这些,我心里是沉甸甸的,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踏踏实实的为村民做几件好事、实事。
今夏暴雨时,查看水位变化
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入村后,在我召开的第一次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精心准备了一份发言稿。谁知念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没有多少人在听。会后我虚心请教几名老党员,有一位大爷告诉我:“常书记,你讲得挺好,但我们听不大懂。”
听到这句话,我心头一震,原来与老百姓交流,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才能讲到他们的心里啊!
第一书记“第一课”,必须向村民虚心请教,实实在在去发现问题,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我开始走家串巷,入户和村民坐在炕头聊天。渐渐的,我了解了每户村民的实际难处,分享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村民们也从心底接受了我这个外来人,甚至称要授予我荣誉村民。在最近一次村民代表会上,临近会议结束时,我说了一句心里话:“咱们石峡曾经有辉煌的历史,但是都过去了。石峡的未来在我们手里,拜托在座的各位,我们一起努力!”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掌声。
村民将普遍使用光伏电能
办老百姓看得懂的事
在与党员交谈中,我听到普遍反映,村党支部长期缺乏理论知识学习,党组织对党员、群众关心不足,村内治安有待提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带领村“两委”干部慰问困难党员和低保户,并争取到“党员服务群众”项目经费,为村里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在与村民交谈中,大家普遍感觉石峡村发展相对落后,村集体没什么支柱性收入。
我向派出单位——京能集团汇报了情况,京能集团组织了一支“帮扶队”,协助我对村内可开发光伏资源开展调研,结果显示:石峡地区的地理、气象条件十分适合发展“分布式光伏”。
随后,我和“帮扶队”又制定了分布式光伏发展规划,并在村委会屋顶建了一个装机容量5.4kWp的小型示范项目,进行初期数据采集,待项目论证可行、时机成熟时,便在全村进行更大规模的推广。根据目前的规划,村子里现在有两条观光长廊,如果在上边装上了太阳能发电设备,将发的电上网销售,一年产生的收益大约为10万元。而这套设备的使用寿命是25年,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以给村集体带来一笔稳定的收入。
今年上半年,我和集团“帮扶队”一起,选取村内10个家庭为试点,为每户发放两个种植箱,开展了“生态菜园”试点建设。生态菜园采用来自美国的“1米菜园”园艺概念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在20公分深、1米见方的种植箱中,铺设科学配比的土壤(梅尔混合土),以网格作为隔断,每箱种植白菜、胡萝卜、番茄、洋葱等生长期较短、较为常见的9种蔬菜。
与同等面积的传统菜园相比,“1米生态菜园”的产量更大,收成是同等空间的传统菜园的5倍。作物成熟后,将在旅游季节销售给来村游客,并由村委会做出统一定价,确保种植的经济收益。这一模式取得成效后,将向全村村民推广。
开展“1米菜园”尝试
铺老百姓能走的路
石峡村紧邻长城,村容古朴,很多游客会专程长途跋涉来这里观光旅游。看到这一发展潜力,我问很多村民,为什么不自己经营农家院?
“自己经营农家院太辛苦了。”
“这个能赚到钱么?”
大多村民都这么回答。为了帮大家找到信心,我发动身边一切的资源,帮助石峡村宣传推广,并找到地方媒体做了一期节目,在延庆电视台播出。一次,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师生访问团一行来北京,听闻延庆有一个石峡村,便专程赶来参观中国新农村建设情况。
我找到村里几户条件具备且有能力经营的村民,反复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我说:“2019年和2022年,即将在延庆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和冬奥会,整个地区都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现在乡村旅游正在蓬勃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我们石峡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
看到来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有些村民心思渐渐活动了。最终,村里一位比较有威望的村民决定一试,拿出自家的老房子,经营以吃小火锅为主的特色农家院。目前,他的房屋改建、装修已经完成,我也正在协助办理经营农家院相关手续,预计可在“十一”前正式对外营业。
有了这一户带头,不仅其他一些村民都跃跃欲试,个别已经在外居住的村民,也都搬回村内居住,摩拳擦掌准备施展一番拳脚。
短短半年的时间,在不经意间已经过去。“石峡”这两个字渐渐对我有了不同的意义。回想这段时间的一些片段,不管是顶着烈日在村里走家串户的调研,还是坐着农用三轮车去发种植箱,都是自己从未曾有过的经历。当初遇到的疑虑和戒备早已烟消云散,收获的是一张张笑脸和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而这一切都会转化为一种动力,让我义无反顾的往返在通往村口的那条山路上。
石峡村附近就是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