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保健品公司“健康专家”边抠脚边“卖药”(图)(2)

2016-07-21 08:41:17    武汉晚报  参与评论()人

在这13家关于“保健品销售”的面试邀请电话中,除了少数几家表示“具体情况到公司面谈”,其余大部分都在电话里就明确表示“把保健品当药卖”。记者对这些电话分别进行了录音。

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者将这几家公司查询了一遍,发现“天慈源”“武汉卓睿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经营范围里有“保健食品批发兼零售”“武汉子曰之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康美生健康咨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里没有“保健品批发兼零售”,只有“健康咨询(不含诊疗)”一项与“健康”二字相关。而“武汉长青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经营范围中,大部分是计算机、通讯类业务,与“健康”沾边的只有“一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这一项。

但是在58同城和赶集网上,“卓睿晟”在经过营业执照认证的招聘信息中称,该公司“致力于高科技医药保健品的研发、生产,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成为中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上岗前要掌握“话术”

必要时还得靠忽悠

接到面试邀请之后,记者曾先后到“卓睿晟”“子曰之光”“长青堂”等五家公司面试,几乎都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现场“洗脑”。

“卓睿晟”公司的王姓负责人说,所有卖保健品的公司,都是把保健品当药卖,销售过程中,“要掌握话术,讲究销售技巧,在熟悉产品的情况下,有时候要忽悠一下。”

他还告诉记者:做这个行业你要有心理准备,不能有太强的是非观,你要想,即使我们不把药卖给他,别人也会卖,并且卖的更多,不要觉得心里过不去;既然他愿意花钱,为什么我们不挣?

今年刚刚27岁的胡西武(化名),曾在广州从事了3年保健品电话销售,已经拥有一家公司,上个月刚回到武汉筹备新公司。公司还没注册下来,他已经开始招兵买马了。

胡西武对记者进行面试时说,很多刚进入社会的“菜鸟”,进入这一行过不了心里那一关,觉得有负罪感,很快就离开了。“你已经不年轻了,不能像那些‘菜鸟’一样想太多。你看着别人买车、买房子,你不动心?”

胡西武还一再给记者吃“定心丸”:“产品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不会出安全问题,不用担心有人会找你。我们这叫做‘谋财不害命’。”胡西武说,保健品销售公司的产品,大多都是从厂家进货,有什么牌子的产品,就用这个牌子的厂家身份销售。

通过广播电视搜集粗放信息

用书刊和“大礼包”深度推销

根据面试摸排到的情况,记者选择了“武汉卓睿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康美生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这两家规模最大的公司,作为卧底对象。记者刚“上班”时发现,这些公司的销售员每人手里都有上百份不同病症病人的信息。

6月初,在中南国际城D座3004的“武汉卓睿晟商贸发展有限公司”,面试之后,记者被分到了“30楼销售部”,同部门还有20多名销售员,都被分成小组,由组长管理。

记者所在的小组,组长自称王姐,两年前曾是武汉某知名培训机构的考研培训老师。

王姐告诉记者,“卓睿晟”在大楼的4楼、13楼、18楼、30楼、32楼都有分部,各自单独管理,共享客户信息。“行业内普遍做法,是在广播和地方电视台做节目,一个节目针对某几种病症,观众拨打电话询问后,接线员进行信息登记。之后,我们的后续人员进行电话回访、销售。同时,我们会印制一些关于这些病症和产品的杂志,按照之前收集的地址信息免费投递。如果他看了杂志,主动打电话回来询问,说明购买意向非常大,这些就是优质资源,稍微聊一下就能成单。靠书刊投递来锁定客户,是行业内最普遍的做法。”

关闭